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报业企业中的应用

2009-05-24 06:50张秋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可行性

张秋生

摘要:作业成本法最初应用于制造业,但目前该方法已经逐步引入到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中。文章从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出发,就该方法在报业企业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报业企业 可行性

0 引言

作业成本法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因素,归集分配发生的费用,能够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因此,引进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对我国会计学科建设以及我国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依据,根据产品与作业为间接费用成本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分析和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作业成本。传统成本法是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为分配基础。相比之下,成本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1 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核算基础强调成本和资源动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利用,且重视产品的技术升级,能够不断促进技术与经济的统一,重新配置企业的有限资源,使资源分配到能增值的项目上,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作业成本法更有利于成本控制。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消除无效作业,达到对成本的控制,从而改善企业各项作业效率及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核算时在保留原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为企业提供了非财务指标,把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和长期投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3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看,作业成本法比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方法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管理。可以掌握具体的成本效益信息,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及长期投资决策,并可据此确定战略性作业的优先顺序。此外,还有利于开展价值链分析,以便对战略性作业进行分解,从而把握作业成本的习性。关注关键性的资源消耗项目或主要作业的支出影响因素,可帮助企业分析重点项目的成本效益,从而有助于企业从可选项目中选出优先实施的项目,并促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 作业成本法在报业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应用条件 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践来看,各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最初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生产企业的特点及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可概括如下:①单位具有一定的作业环节,即成本动因,并且各个作业中心能够提供作业成本法所需要的数据。根据成本动因构成各作业中心,在根据成本动因分配费用时,各个作业中心应提供准确数据,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个体,各作业中心需要满足这个要求。②具有程度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过程起于具体的作业,需要统计相关的数据、设置相应的账户,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更加复杂,需要精确而高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要求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能够满足核算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作业成本法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位综合效益的目的。

2.2 报业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具有可行性 对于报业企业来说,具体实施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构建以下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模式。①确定报业企业的主要作业及作业中心。报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而非流程式的纵向结构。因此确定报业企业的作业时应按照管理目的选择成本控制要点,从组织机构职能分析入手,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主要作业是报业企业任务的主要方面,其他作业是为了维护主要作业的正常运转,应按照成本动因将支持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主要作业中。②归集报业企业各作业及作业中心的成本。确定了各个作业及作业中心之后,就需要将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中。报业企业的资源支出主要包括:人员工资费用和办公费用等。这些费用一般按照各个职能部门来归集。部分费用支出有些与单位任务无关,如离退休人员费用等,这些应在资源耗费中扣除。调整完的资源耗费再按照报业企业原确定的主要作业与其他作业进行分配。③选择报业企业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把资源耗费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作业动因是成本分配的基础,需要按照相关性要求从众多驱动作业的因素中恰当地选择和合并。

3 作业成本法在报业企业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明确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 与传统的以商品或劳务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报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明确以下目的:

3.1.1 加强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成本为对象,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以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资源为重点,及时、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使报业企业的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极大地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其作业责任成本控制直接挂钩,充分发挥报业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3.1.2 优化报业企业工作流程。作业成本法并非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成本会计核算,因此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作业分析抓住关键作业,识别出那些不附增加值的作业,使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如果在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只局限于成本计算,而没有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重组,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3.2 单位领导需要高度重视 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在单位内部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避免和消除不附增加值的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每个员工的配合,只有报业企业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对作业成本法认可和支持,才能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才能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3 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确定报业企业的作业时必须从组织机构职能分析入手,按照管理目的选择成本控制要点,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选择作业时,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因此其实施成本是比较高的。尽管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够为报业企业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控制,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也可能最终难以实现为单位增效的目的。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重点对那些相对于报业企业发展比较重要的作业进行分析。

此外,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系统须与报业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报业企业的领导须从单位竞争的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核算问题,这是成功应用这一先进原理的先决条件。这样作业成本法才能在报业企业中真正发挥足够的效用。

4 结论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是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革新,虽然起步于制造业,并多用于制造业,且本身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但从报业企业的作业特点来看,作业成本法在报业企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报业企业要成功运用作业成本法,达到应有的目的,首先要明确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其次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再次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业成本法在报业企业中成功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光生.浅议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分析[J].江苏商论.2007年第1期.

[2]王平心.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