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2009-05-25 03:32杜志丽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政治思想

杜志丽

[摘要]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发展及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定量研究找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系列举措。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性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据已有研究资料显示,目前高校在校贫困生所占比例约为20%左右。如按全国在校大学生2000万计算,贫困生数量约在400万,这一数目是庞大的。虽然中国高校目前基本上都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的资助体系,但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等实际问题基础上,是否解决了影响其实际行为目的与动机及结果等思想性的根本性问题?为了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及其动向,制定有效对策,笔者对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4所学校一至四年级891名贫困生进行了有效调查。调查表明,贫困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问题

(一)学习状态不佳,心理问题严重

很多贫困大学生经过努力刻苦、克服无数困难争取到大学学习机会后,却有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好。调查显示,有15.3%的贫困大学生无心学习或想辍学挣钱;贫困大学生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占37.9%;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占62.1%;同时,应用SCL-90调查显示,15%以上的贫困生存在中度或重度以上心理问题,特别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问题。

(二)人际交往少,同学关系疏远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较少,交往对象也大多是贫困同学,因为彼此间能够有更多理解、尊重和共同语言。调查显示,41.9%的贫困生与同学关系一般或较陌生。

(三)理想不够远大,缺乏信仰

在本调查中,就调查问题之一“现就读大学主要目的(多项选择)”,回答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占比66.9%;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占比32.2%;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或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并同时为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仅占比14.5%。问题之二“你对信仰的看法”,认为共产主义纯粹是美好愿望或空想占比56.5%;信自己的占比13.7%;实用主义占比40.3%;信宗教的占比6.5%。这表明他们理想不够远大,缺乏信仰。

(四)道德意识差,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在实际调查、访谈及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包括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道德素质不尽如人意。从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破坏公物觉得很刺激的占比32.3%;公交车上就是不给老人让座的占比16.1%;看到陌生人遭遇不幸不会给予关心和帮助的占比41.1%;看到校园内同学破坏花草树木不会直接制止的占比47.6%。大学生道德观念滑坡,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了出来,如一些学生诚信缺失,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求职材料作假、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原因分析

(一)经济困难的影响

经济困难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学习方面,由于经济困难的困扰,他们难于安心学习,更少有机会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学习。例如,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显示,回答经济问题为影响学习第一影响因素的占比62.9%;回答日常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比50%。在心理健康方面,经济困难易导致贫困大学生敏感、自卑、孤僻等负性心理特征,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更使其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形成恶性循环。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和负性心理特点。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交往方式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助意识的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面往往比较窄。在就业等现实问题方面,贫困大学生社会关系少,自卑等心理负性特点多,无经济能力进行形象包装,经济困难限制了社会实践机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大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二)社会大环境、校园小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价值评价的多元,价值选择的困难使他们整体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而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不断增强,校园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较突出,同学间比吃、比穿、比玩现象较明显。在这种环境中,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及贫困带来的一些主体变化、客观环境的复杂化,使他们生活在大学的边缘,不能融入大学生整体。进而使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生改变。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郑华萍等对西安几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对“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的回答。有18.9%的学生认为“不好”;对“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答,有8.9%的学生回答“经常”,51.6%的学生回答“有时”,36.3%的学生回答“很少”,7.9%的学生回答“从不”;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的回答,有51%的学生“赞成”,认为很有必要,41.4%的学生认为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化,致使教育渠道单一,同时,由于高校教育的普遍功利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压缩课时,虚设实践课,教育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缺乏吸引力;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低,上课照本宣科,远离生活现实、社会现实,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导致学生对上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学校、社会对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多注重经济资助,缺少、忽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对你学习‘两课的兴趣产生影响”,20%的学生回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20%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方法;33%的学生回答教师的人品修养和人格魅力;5%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态度;23%的学生回答教材联系实际情况及是否与时俱进。这一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上述事实。

(四)师资队伍的薄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低,除了照本宣科外,不能真正为学生授业解惑;部分任课教师师德差,以学生成绩不及格对学生“卡、拿、要”;部分党政干

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教辅部门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工作互相推诿,延误与学生利益、发展密切相关问题;部分教师的人格问题为学生树立了反面榜样等。师资队伍的薄弱极易使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学校甚至社会失去信心。

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师资、师德建设,在学校场域内营造公平、民主、友好、和谐的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师资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同时要特别加强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终身受益的。贫困大学生在人格上与非贫困大学生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和谐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此理论基础大力扩展,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贫困,正确对待社会和学校内部的资助,积极健康地面对挫折、困难和考验,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

(二)将思想问题的解决和经济压力的减轻相结合。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贫困大学生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多根源于经济的困难,因而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考虑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合理引导其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需要为基础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其思想问题,绝不能用金钱等进行施舍,否则。只会伤害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情感,最后事与愿违。

(三)构筑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正常宣泄渠道

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与非贫困大学生各方面特别是物质生活作比较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不满”、“压抑”、“失落感”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如不能得到适时、合理的宣泄。积聚、压抑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一些思想和行为的激变反应。因此。在尊重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可经常组织或安排人(如辅导员、班干部、心理咨询教师、同学特别是同为贫困生的同学等)通过谈心、辩论等形式使其倾诉内心的思想认识,以此疏缓贫困生的过激情绪,平等交换看法,纠正错误观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解开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疙瘩”

认识和情感是思想观念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又是认识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德育成功的前提。贫困大学生由于贫困及一些社会不正当风气、不公平现象的影响;容易形成认识方面的偏差,产生悲观、失落等心理,进而形成一些消极的、偏激的思想观念。因此,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帮助其解决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解决其心理问题,待贫困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后,再进一步解决其思想问题,良好心态是思想稳定健康的重要保障。另外,贫困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大学生的个性初步趋于稳定,正向成熟迈进,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了解掌握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遵循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多部门协调,建立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动态监控机制

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处、党支部、团委(支部)、学生会、系、辅导员、班级干部等可协同监控,时时监控,随时发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忌完全“部门”化,对于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的生活、学习有它的特殊性,相对来说空间和自由度都比较大,要想及时地、全面地了解、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必须组织贫困大学生周围的一切组织和部门,对其思想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贫困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