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2009-05-25 04:2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5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李 燕

摘要: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秩序将会不断得到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数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的潜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提高企业对财务活动的控制能力,是防止财务风险变为现实风险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已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 财务风险的表现

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其财务管理,也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筹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作为特殊商品的特性明显表现出来,如何聚财、适度举债都应首先考虑筹资风险。企业一般运用两种方式从外部筹集资金;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股权筹资的风险主要来自高筹集费用。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往往利用债务筹资、滚动赊销商品等方式来降低成本,由于债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利率和付息期限,增加了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支付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支付息税后利润更快下降会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如果企业无偿付到期债务,就必须依法宣布破产。可见,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筹资风险的大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1.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偏离程度越小则投资风险小。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变现风险。收益风险是指投资者到期取得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比如如果投资于债券,企业可能无法按期取得利息收入,它是投资活动最直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和变现风险也是企业投资活动最常遇到的两种风险。购买力风险是指通货膨涨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收益的实际价值因此而下降,从而使这部分资产实际购买力降低。变现风险与投资的机会成本相关联,即如果投出的资金在一定期限内无法收回,可能会丧失许多其他的投资盈利机会。

1.3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帐款变现风险等。

1.4 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1.5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这两种风险实质上是筹资和投资风险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在财务风险中的重要性和独立性,使得会计学将其作为单独的专题加以研究。控制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并不是要放弃金融市场上所有可能冒风险的财务活动,因为风险不一定代表损失。有时也代表更大的盈利。一个理性的财务经理先应敢冒险,同时也要善于冒险,使财务风险与收益对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财务管理目标。

1.6 经常性资金管理(即现金流量)风险

经常性资金管理(即现金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对于大型的集团型企业来说经常性的资金管理越加困难,往往会由于资金管理不当而造成资金流的不畅,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以致破产。

2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它们存在于企业之外,但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机遇和可能,形成外部环节所必须的财务通道。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又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提出了制约和挑战。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且多数表现为系统风险。

2.2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主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主观认识的局限性上,并由此导致各项决策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面对自然和经济运动规律的不规则性,财务活动的复杂性,财务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为地制造风险,因而做到完全正确的决策是十分困难的,信息略有偏误,决策稍有偏差,便有可能招致风险。

3 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3.1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企业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企业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企业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构架,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3.2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中责、权、利的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各子系统之间应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兼顾企业各方的利益,使各部门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其次,应建立经营风险决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以健全的奖惩体系为前提,鼓励经营者在公平竞争中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并享受风险经营的收益,同时,要确保经营者能够负担起风险责任,承担风险损失。再次,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在财务机构内部,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登记、审核、保管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各项核算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会计人员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正确运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经济业务,落实审核、复核制度,正确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切实提高財务管理水平。

3.3 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加速企业现金流转企业自取得存货到收回现金这段时间间隔越短,资金管理效率越高,资金收回的风险也越低。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主要财务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完善应收账款的回收机制,建立销售责任制,将货款回收与个人经营业绩挂钩。

3.4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其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