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升级

2009-05-25 04:25周秋月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5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信息化经济

侯 雪 周秋月

摘要: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使社会各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行为方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等有了新的推动力量。同时,新经济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信息化改造;新经济时代

1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对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中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来说,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正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强大推动下,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而且成为一种新的控制财富的手段。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经济形势下,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必然构成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信息化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包括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產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首先必须保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中国辽宁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辽宁在发展软件产业时,注意运用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出许多传统产业与软件技术结合的新方式。如软件与交通运输相结合,开发出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动态目标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相结合,开发出数控机床,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第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诚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添加一些先进技术设备,或是把手工报表用电脑打印出来。它是企业深层次的改造,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立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生产过程、建立网上交易手段等。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的信息循环流动创造物质条件,使整个企业的运营,包括产品的设计在内,都在网络上进行。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实质上是形成一种迅速、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生产的组织不再以动力、物资等为中心。而是着重管理数据流。籍此,企业可以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网上交易可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开拓广阔的市场.第三,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2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革命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商品化更迅速。新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一个产业、部门和企业如果不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就无法形成市场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第二,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引进高层次的技术,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使技术层次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涮新。

3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跨国经营尚未起步的状况。因此,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中国传统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提高产业整合度,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美国1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进行过国内购并的占90%以上,进行过跨国购并的占70%[6].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以打破外资的垄断,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国家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4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国有企业的体制转轨和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这两大任务。首先,国企体制转轨的关键是政企分开,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目前中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中普遍出现了“翻牌化”等问题,体制转轨没有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订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迫切需要国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指导下制订各企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或准则。其次,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变革,传统的等级管理方式比较僵化,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决策的需要,现代决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是把等级式管理与网络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罗力.新经济阶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1,(1):76.

[2]周叔莲,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2):31-37.

[3]林毅夫,李永军.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金融风险[J].改革。2001,(1):63.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信息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