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四时节律与妇女月经病的诊疗关系

2009-05-26 07: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5期

郑 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四时季节之更替,气侯之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与分布影响至为密切。尤其对于女子而言,其经血运行与天地寒暑之气具有相应的关系。故在月经病的诊疗方面当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并以此辅助指导妇女经期的调护。

【关键词】:四时阴阳节律;月经病;调护饮食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40-01

1 四时阴阳节律与月经生理和病理的关系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即认为自然界随着阴阳之气的消长盛衰变化,而呈现出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的四时节律变化。由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保命全形论》),故自然界不仅用自己的物质材料产生和滋养着人,而且也把自身的基本属性即“阴阳四时”传输给人【1】。也就是说,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当自然界四时气候反常时,原本正常状态下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则会成为异常的气候变化,进而对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及分布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人体发病,此时这种一致性即被打乱。那么对于女子而言,其经血的运行,理应当也受到天地寒暑之气的影响。从生理方面而言,女子一生可以分为四期,以应春夏秋冬四季,从出生到二七天癸至之前,喻春之孕育,二七到四七之间这段性成熟期,喻夏之生长,从五七到六七围绝经期,喻秋之萧瑟,七七天癸竭后,喻冬之收藏。就每月而言,胞宫出现周期性的藏泻,亦如阴阳之消长。行经期,即“重阳则开”的阶段,经间期,即“重阴转阳”的阶段。可见,女子月经生理与四时阴阳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如果违背四时阴阳的这种节律,则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现象。由于六淫邪气中的寒、热、湿三邪最易与血相搏,所以外邪所致的月经病中最常见的也是这三邪为患。寒为阴邪,主凝滞,外寒由表入里,逐步伤及肌表、经络、血脉,若遇经期血室正开、冲任空虚,则寒邪客于胞宫,产生痛经、经行发热、月经过少等病症。而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外感火热之邪在经期乘虚而入,同样可以损伤冲任,产生月经先期、崩漏、月经过多的病症。由此可见,妇人经病的产生与四时气候的风寒暑热邪气密切相关。

2 四时阴阳节律与月经病治疗原则的关系

在跟随我们当地陈先祖老先生门诊的两年多时间里,常看到,妇女月经周期在春夏季节多有提前,秋冬季节则常有错后,而崩漏患者,夏季发作也较冬季为多。因此治疗月经病时当注意“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原则,有时也可以通过运用季节的正常转变予以防治。如:阴虚阳亢的月经过多,冬季疗效较夏季为佳;而寒凝血瘀的月经量少、痛经、闭经等,夏季疗效就较冬季为佳。

3 四时阴阳节律与治疗月经病用药的关系

用药方面,不少医家也提出了根据四季特点而加减用药治疗月经病,就妇科经方四物汤而言,元代医家王海藏曰:“故如行血则用芎、归以行春夏之令,如用止血则取地、芍以行秋冬之令,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因为春倍辛温而散之川芎以迎夏气,而夏倍酸收之芍药可以成秋,秋倍味厚之地黄则可以成冬,而冬倍甘辛温润之当归以迎春日,除此之外,金代刘元素更创出了防风四物汤、黄芩四物汤、门冬四物汤、桂枝四物汤以配春夏秋冬四季。由于女子月经与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了解不同药物的升降浮沉属性及其归经后,才能灵活配伍予以运用,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4 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节律与月经期养生的关系

4.1 畅情志 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与春应,主疏泄,调情志,而临床常见的月经病多与肝的情态调节失常有直接和间接关系,所以经期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月经不调。

4.2 恰饮食 长夏主湿,与五脏脾相应,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故在饮食方面,经期犹应注意调护。春季(春生),当培养春天的生气,内经有云“春夏养阳”,即指这时期的进食宜温补,不宜食生冷粘杂之物,以免损伤脾胃。夏季(夏长),暑热邪气侵人易耗气伤津,故此时应进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之品,如绿豆汤或绿豆粳米粥之类,因为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作用,故特别适合夏季常出现的月经过多夹血块的这种情况。秋季(秋收),应少食椒、姜、葱、蒜等辛辣之品,多吃粳米、蜂蜜等滋润之品。冬季(冬藏),万物潜伏,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最好时刻,鸡、羊、鳖、龟、桂圆等,皆为有益的滋补食品。

4.3 适寒温 冬季寒冷,与五脏之肾相应,肾藏精,主一身元阴元阳,故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而对于女子而言,经期时由于排经时,血室正开,冲任空虚,此时若不避忌,寒温之邪变会乘虚而入,客于胞宫、冲任,引起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

可见,人“顺四时而生”,理当“顺四时而养”,反之,“逆四时则生乱气”而发生一系列病变,特别对于女子而言,其经血运行与天地寒暑之气密切相关,那么月经病的诊疗更当以四时节律为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治病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刑玉瑞.黄帝内经释难[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 206

(收稿日期: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