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脉辨治中风

2009-05-26 07:31刘耀东王敬华姬广伟孙丽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治疗中风

刘耀东 王敬华 姬广伟 孙丽萍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关键词】:脉诊;中风;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059-01

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心主血脉,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匀,由宗气所推动,《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谓之大络,名曰虚里……处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说明宗气有推动心脏波动的作用,《灵枢·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血液循行脉管治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还必须由各脏器的协调配合,如肺气的输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气化之源,血液的循环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主疏泄,调节循环力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所以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故通过脉诊的变化即可了解脏腑的变化,确定正气之盛衰,病邪之深浅,邪气之性质以及病情之进退。

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阴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多种诱因,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突然致阴阳互不维系出现的危急证候。临床中常因发病时期的不同,致病的邪气不同,以及脑髓受损的不同而又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一般与风、痰、瘀邪为主,中脏腑多与风、痰、火有关,中风初期多以火、风、痰、气、瘀而致病。而中风后期多以虚(气虚、血虚)、瘀之邪为主。中风早期多邪实为主,后期多以本虚为重,正因为中风病中其致病邪气多样,病机变化多端,病因不同,素体之差异而致脉的表现差异明显,这就使脉诊在中风中更显得重要,正确地脉诊对判断病性、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有着更实际的临床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体会从以下三方面对中风中脉象的变化分析如下。①判断病位、病性 中风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阳气不足为主,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凝。中风病位在脑,亦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如见玄脉者多为气滞心胸,提示发病与心肝有关,属实;滑脉者,多为痰浊内阻,提示发病与心脾有关,属虚实夹杂;弱脉以寸脉弱尤著,提示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发病与心肺有关,属虚;数脉与滑脉并见,多为痰热内盛,与细脉并见多为阴虚火旺,病性属热;迟脉、结代脉属寒,多为心肾阳虚或寒凝心脉所致,气血亏虚,血行无力,则脉细涩或迟缓无力;若心律失常,则可见促、结、代脉等。②指导辨证论治,如见滑脉者,若兼玄数,舌红,苔黄厚干或黄厚腻,证见肢体不遂,语言不利,头痛,躁动,口嗅气粗,便秘尿黄,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醒脑。方用天麻沟藤饮加减:天麻、沟藤、石决明、牛膝、杜仲、山枳、生地、寄生、大黄、枳实、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等;若兼见舌苔浊腻,肢体困重,形体肥胖,当通阳泄浊,豁痰开解,治宜瓜篓薤白半夏汤加味;见玄数者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细脉者,多兼有心烦少寐,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红等党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用育阴活血汤加味:龟板、鳖甲、白妁、地黄、丹参、天麻、水蛭、黄精、西洋参、麦冬、知母、玄参等,脉细若者,若苔薄白,舌淡红,面色不华治宜补气养血、通络,方用八珍汤: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妁等;若沉脉、沉涩为血瘀,当活血化淤,通络止痛,当用血腑逐瘀汤;沉细或沉微欲绝,兼见汗出,面色苍白,治宜回阳救逆,活血通络,治宜参附汤;脉结代者,当通阳复脉,炙甘草汤加减,总而言之,无论何证何脉均当谨守中风病机本质,或活血、或化痰、或益气温阳、滋阴养血、散寒,准切地把握脉象,则可执简驭繁,恰当施治。③推断疾病进退预后 中风初期多属实证,多为痰凝、淤血、热毒所致,脉玄或滑,邪气易于祛除,经过施治后转为滑而缓和之脉象,症状已随之减轻,或消失,说明治疗得当,病情好转,恢复期或久病以本虚为主,脉象多为虚类脉,若经恰当治疗,一旦脉见缓和,则正气将复,此时邪气易于祛除,是病退向愈之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风病中脉象复杂多样,正确地诊脉不仅对于分析病机,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对于判断预后更有指导意义,同时脉与病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一般情况下脉证是相应的,如周学海所说:“有是病即有是脉”。但也有脉证不相应的特殊情况,所以临证中尚应配合其他诊法,四诊合参,结合头颅或摄片,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对中风病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及辩证施治。

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邓铁涛,郭振球,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1.20)

猜你喜欢
治疗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