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

2009-05-26 07:31由国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由国胜

牡丹江北方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关键词】:骶管滴注;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30-01

我院自2003年一2007年8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20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55例,女445例,年龄23-85岁,平均51岁;病程4个月-20年:突出部位:L4_5500例,L5-S 1345例,L3-4/L4-5+L5-S1355例;左侧型800例,右侧型300例,中央型100例,其中伴腰椎管狭窄者100例。病人无结核,糖尿病等其它合并症。

1.2 用药组成:曲胺奈得注射液60mg,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1mg,5%碳酸氢钠注射液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7.5ml,加入150ml生理盐水中,7-10天滴注一次,一般用药1-2次。

1.3 临床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胸前加垫,双足内旋位,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孔中,戴无菌手套,以食指确定骶管裂孔位置,以5ml注射器针头(注射器内装2%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刺入皮肤,与皮肤成角45度,刺过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抽吸无血性液体、无脑脊液,推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无阻力,无排便感,表明针尖已在骶管腔内,继续推注余下利多卡因,无阻力,无不适感,取下注射器,留置针头,将已配置好滴注药液接针头上,将滴管控制阀完全打开,全速进药。滴注药液由快变慢时,适时加压,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一般20-40分钟滴注完毕。病人平卧30分钟左右,病人无不适感,生命体征平稳,即可下地活动,重者继续卧床休息。

1.4 临床结果

1.4.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正常,恢复原工作,随访一年无复发者。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

1.4.2 本组病人1200例,治疗1800次,平均1.5次,随访一年,治疗后疗效评定,治愈400例,占33.3%,好转760

例,占63.3%,无效40例,占3.3%,总有效率96.7%,无效40例均手术治疗。

2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组织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化学性和免疫性刺激,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机械性刺激是最根本病理机制。机械性、化学性和免疫性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是产生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因此,有效解除机械性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1]。

2.1 滴管滴注有缓解机械性刺激作用。药物在硬膜外腔中扩散,主要受药物容量,硬膜外腔容积和注药速度等因素影响。[2]滴管滴注大量药液,并适时加压,对椎管内组织有冲击及钝性分离作用,可解除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同时药液压力有助于突出物还纳,缓解突出物及周围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缓解临床症状。

2.2 骶管滴注有消除无菌性炎症作用。大量药液淡化腰椎间盘突出物炎性渗出物浓度,减少突出物内各种酶的化学浸蚀及炎性渗出物的致病因素,缓解疼痛。[3]曲胺奈得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渗出,扩张血管,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微循环,减少炎性物质产生,消除组织间水肿,抑制组织增生和减少组织粘连,也抑制周围神经对酸性物质的反应,减轻自身免疫反应。维生素B1、B12具有营养神经细胞,促进机体代谢。碳酸氢钠可改善局部酸碱度,有利于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而致H+集聚,降低PH值使局部酸痛消失。[4]受压损伤的神经根周围,Na+浓度增高,有利于神经动作电位形成,恢复神经正常生理功能[5]。

3 骶管滴注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适应症,禁忌症。

严格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不良反应。

平卧床30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

[1]周根欣.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J].颈腰痛杂志,1999,20(1):37.

[2]盛桌人,主编.实用麻醉学[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49.

[3]王庆来.骶管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20(1):36.

[4]胡军.碳酸氢钠混合液腔内加压注射治疗冻结肩[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1):30.

[5]周宝定.骶管给药冲击分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0例报告[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7,3(2):119.

(收稿日期:2009.1.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