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护生心理素质

2009-05-26 07: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护生心理素质提高

吴 雷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目的: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护生心理素质。方法:通过护理实践教学强化训练,在提高护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护生的心理素质。结果:护生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护理实践教学;护生;心理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4.29;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31-02

心理素质即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心身健康,而护生的心身健康水平又是发展人类健康事业、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维护心身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每个护理教员与管理者的责任,更是21世纪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

1 护生学习初期的紧张焦虑心理

因为护生从没有做过相关护理操作,有的甚至连相关用物都没使用过,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例如:在教给护生各类注射法的过程中,需要护生互换护士和病人角色进行练习。很多护生会出现紧张、不按要领操作、甚至晕倒等情况发生。护生常在初次接触护理操作时束手无策,面对带教老师无所适从。这些现象,往往和护生本身的心理素质有关。

2 教师应考虑影响护生操作技能学习的因素[2]

2.1 内部因素 包括个人的成熟与经验及个性心理。

2.1.1 成熟与经验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人掌握简单操作技能的能力随年龄及经验的增长而提高;复杂操作技能的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2.1.2 个性心理 如动机、态度、自信心、气质、能力等都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影响。从动机上来看,具有强烈的动作学习要求及心理准备,操作技能的学习效果较好。

2.2 外部因素

2.2.1 指导及示范 言语指导及示范是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2.2.2 练习 是动作系统的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提高学习效果。

3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护生心理素质

3.1 加强世界观教育 教师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护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要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的心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护士应该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做到胆大心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病人。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好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相信自己。

3.2 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培养护生的健全人格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学生置身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而影响素质的养成。现代化教育确立的师生关系是同志式或朋友式的关系,要互相尊重、互相关怀。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与教师能平等沟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另外,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实际。学生需要的是带有真情的、恰到好处的、因人而异的、讲究方法的和公正的评价。[3]例如教师在示教时应大方、得体、重点难点突出,授课速度适中。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应该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利用专业术语,突出问题所在,言简意赅。切忌大声责骂、训斥或是讥笑学生。否则容易使学生出现胆怯、恐惧或是逆反心理,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反效果。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并及时的给予帮助。

3.3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 1990年WHO将健康概括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4]护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应得到相应的重视。要注意教会学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客观、平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或是今后的工作。教师应注意培养护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不要因一时的挫折散失信心。例如护生在初次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成功率比较低。这和静脉的粗细、护生的心态、动手能力强弱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如果护生首次注射失败了,应耐心讲解操作要领和失败的原因,告诉护生孰能生巧的道理,鼓励护生下次做好,从而增强护生的信心。否则容易给护生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或是心理障碍。

3.4 通过教学实践,培养护生良好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护生心理特点,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事先界定所传授护理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及护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再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缓解护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进行臀大肌肌肉注射教学时,应考虑到“注射部位的确定”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先让护生反复练习臀大肌“十字法”、“连线法”两种定位方法,护生能准确定位后再由教师传授注射的手法。这样护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不确定注射部位,害怕误伤患者的坐骨神经而没有信心进行操作。如果护生对操作用物比较陌生,可以让护生多接触相应物品,从而减少因陌生、不熟悉而产生的畏惧。例如:在做清洁、消毒、灭菌实验时,绝大多数护生没接触过高压蒸汽灭菌器,当灭菌器内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放气时,巨大的声响会吓到护生。有的护生都不敢接近灭菌器,更不要说去做操作了。教师就应该事先讲解清楚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让护生接触用物,通过听、看、做而熟悉用物的性能,从而缓解护生的紧张心理。

3.5 组织社会实践教育 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准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有助于护生心理素质的磨练与成熟。可以利用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和患者的接触时间。让学生从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操作到自己动手护理病人,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正;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护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短期行为,它必须靠长期教育、培养、锻炼才能达到自我完善。因此,教师应负责任、有意识地在护理教育中加以引导培养,以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护理

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娣.提高护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技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 ,21(2):96.

[2]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

[3]孙玉斌,姜大伟,梁丽莹.浅谈护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6,第15期:98.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

(收稿日期:2008.12.9)

猜你喜欢
护生心理素质提高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