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效应

2009-05-27 06:16李若曦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办法观念

李若曦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作为学术概念,其实并不深奥,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卷化现象”。

由此,笔者想起了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

笔者注意到,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组织,微观到一个人,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如同车入泥潭,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无谓地耗费着有限的资源,重复着简单的脚步,浪费着宝贵的人生。我国农村一些地方,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农民兄弟过的仍然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耕生活;同样在一个单位供职,有的人几年一个台阶,士别几日就当刮目相看,而另一些人却原地不动,多少年过去了却一切照旧。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种内卷化现象尤其突出。一些民营企业内部实行家族化管理,重要岗位,不是七大姑,就是八大姨分兵把口,管理哲学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用自己的人放心。于是,在企业内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外部的新鲜空气难以吹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吸引不进来,措施和办法因循守旧。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过去了,厂房依旧,机器依旧,规模依旧,各方面都没有多大变化。企业进入了一种典型的“内卷化状态”。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人们常说,信心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民无信心,军无斗志,只能是原地不动,还有可能倒退。总是因陋就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回状态。两千年的小农意识,生产的只能是两千年的自然经济,不可能产生出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

笔者想到,当前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仍在不断深化,如何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冲出险境,各界说法颇多,但有一点却是共识,这就是信心最重要,坚定信心,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重要前提。但笔者认为,思想观念更重要,观念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思路开阔办法多,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企业带头人的企业家,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下决心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办法,利用这段时间,学点新经验新知识,了解一下外界的情况,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明。市场经济讲究的是竞争,竞争讲究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要义是适者生存,顺势而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开阔的眼界和灵活的思维,这才是走出“内卷化状态”,开辟出一方新天地的根本出路。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办法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最好的办法
健康观念治疗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