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机制建构

2009-05-27 08:35程京武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机制民族

程京武

【摘要】我国主导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战略机制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制度机制上,要实现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现代转型;在文化机制上,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安全机制

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保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意相对稳定、完整。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时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一方面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得以凸显;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结构

意识形态对于相应的社会共同体成员来说,具有凝聚整合的作用。当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与现存经济、政治结构相适应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它通过反映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的愿望,阐明群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使每个成员与国家休戚与共,从而唤起人们的集体意识,并在理智上形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意志上达成共同追求,以实现共同体或民族国家有效的内部统一和社会控制。

同时,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总是处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凭借主导优势把分散而相近的社会意识形态整合,把异质而对立的意识形态分化,把未完善的观念意识形态化,以实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聚合成社会统治观念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①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常要维护和发展体现其根本利益和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足点,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意识形态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层次,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民族优秀传统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这几个基本层次的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其中,它既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又有确定的思想原则性,成为社会主义的主导因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势力“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领域。首先,西方国家通过强势经济、科技、信息渠道,实行多方位和整体“和平演变”战略。1950年杜勒斯首次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思想,他在《战争或和平》一书中说:“如果美国要把任何思想、消息和善良愿望的信息带给被奴役的人民,就必须发展特殊的技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西方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通过强大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更加突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重要作用。

其次,传播和灌输西方民主价值观。西方国家倚仗其强势经济与科技,大量传播、输出文化产品,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我国传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政治制度。如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说:“未来的世界文化一定要由美国文化来支配。”这种强势推进与顺势影响,具有广泛性、直接性与不可回避的特点,它通过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与途径,直接着力于对人,特别是对青年思想的影响,既进行人才争夺,更进行“思想争夺”。再次,提出“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和平崛起设置障碍。“中国威胁论”在欧美由来已久,是西方国家炮制的主观臆测和言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类言论就基本没有停息过,不管其出发点及目的如何,都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加置了障碍,一定程度上也会干扰世界视听,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建构

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在西方意识形态借助其强大的文化实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在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寻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一,在战略机制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具体生动的实践和无可争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第二,在制度机制上,实现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现代转型。毛泽东说过:“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实际的事物相结合,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②长期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现代转化,形成了具有强大社会整合力和民族创造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三,在文化机制上,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意识形态是文化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因此,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必须立足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要求我们确立文化上的自主地位,主动地寻求与异质文化的视界融合,并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和消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生命的传承和创新,使之能够承当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而这种民族意识,是与文化自觉分不开的。保持对于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并不断创造,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础。全球背景下的文化碰撞,迫使每个民族自觉建构一种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以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凝聚作用。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导,自觉建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体系,才能确立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作者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151页。

延伸阅读

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定义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G·马尔库塞指出,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有三种定义: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它是一种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它在总体上是一类确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个人或集体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文化的影响。

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曼海姆在其著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将意识形态看作是“思想方式”,并据此分析了两种意识形态,一种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指的是由于情况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对某社会情景真相的掩饰或扭曲,包括有意识撒谎,半意识或无意识的掩饰,有心欺骗或自欺。这实际上体现了特殊集团的自我利益。另一种是“全面”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机制民族
我们的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元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