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认同度调查

2009-05-27 08:35欧美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3期
关键词:认同构建大学生

欧美强

编者的话: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新旧体制的转型,使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一个多元的观念世界,处于多重选择标准的矛盾之中,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认识和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翔实的调查基础上。

【摘要】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普遍认同,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 构建

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构建。

笔者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情况在攀枝花两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0份,收回1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128份,有效率97%。从统计结果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主导价值认同感强。调查显示,当代学生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总体上持肯定的回答,明确表示认同的分别为88.30%、85.28%、90.78%、92.64%、82.62%。这说明即使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仍然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同。

共同理想的认同存在偏差。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持“一般”、“无所谓”、“没有必要”态度的同学分别为10.11%、3.01%、1.60%。这说明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比较淡化,对于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不是很到位。

是非荣辱取向紊乱不容忽视。调查表明,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持“一般”、“无所谓”、“没有必要”态度的同学分别为11.18%、4.79%、1.42%,总体占17.39%。这表明在部分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倡导的是非、善恶、美丑、对错,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

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铸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用“一面旗帜”、“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是解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践行的首要问题。强化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方能铸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着力在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在全面覆盖和重点干预上下功夫;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途径,着力在网络、学生宿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校园环境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着力在党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区、进社团上下功夫;积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在生活资助、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上下功夫。

加快创新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中国几十年来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倡导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树立大学生在学习中怀疑批判和独立探索精神;重视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青年大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塑造科学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接受科学精神的武装;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青年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其创新精神。

推进和谐校园教育,培育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的根本,和谐校园教育是和谐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和谐校园教育,使大学生脱离低级趣味,走向高尚典雅,引导他们过一种有志向、有追求、有教养、有情趣的生活。通过和谐校园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群体意识、规范的行为规范。推进和谐校园教育,强化学校秩序,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人性化和高品质的服务来营造一种健康、向上、活泼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通过校风学风建设,使学校师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在和谐校园教育中,有力地塑造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校园之间形成和谐、融洽、平等、博爱的人际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积极从事社会实践,切实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注重能力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构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践行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提高认识水平;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的了解,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从而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节俭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在实践中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学院)

猜你喜欢
认同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