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建设的障碍与突破

2009-05-27 08:35李强华戚兆川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3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师资队伍

李强华 戚兆川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但师资团队的建设尚存在许多障碍,亟待在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面突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竞争力 师资队伍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但师资团队的建设尚存在许多障碍。

自我超越层面

传统学校组织过分强调对教职工的外在要求,把教师看作具有依赖性的个体,而忽视了他们强烈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动机与需要。过去在学校对于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往往强调有组织的进修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促进作用,强调外在的压力对教师培养与提高提出的客观要求。教师是被动的管理对象,只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只为稻梁谋;而管理者也把教职工当作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科学发展观强调管理阶层应当从“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观点出发,透过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计划的拟订,激励自我更新,发挥自身潜力,完成自我实现。

心智模式层面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个体深层心理,是一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制约着个体的认知及行为,而通常人自身又不易检视这一机制的无意识运行。在原有教育体制下,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构成其主要的思维模式,有些人对学习和改革表现出麻木、抵触的情绪,宁愿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习惯和经验范围内,担心改革对自己带来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有些人对外界的变化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缺乏冒险精神,对当前的教育改革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立场;有些人自己不求上进,不愿学习,却认为学校对他们待遇不公,等等。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有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学校组织成员要检查和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领导者之间亦应坦诚相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扩大自己的眼界。改善心智模式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领导和组织成员在心智上是平等的,无论领导还是下属,心智模式都有缺陷,都有改善的可能。

共同愿景层面

建立共同愿景,就是树立共同的目标、理想、信念,让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提高教师群体的创造力。传统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标准化,强求一律,致使师生缺乏自我发展规划与自我价值创造的意识。由于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不明晰,部分教师仍处于依赖或者盲从状态,缺乏整体规划,直接导致教师个体缺乏稳定的学习效能感,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致使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较低的职业承诺和冷漠的情感会使教师的工作与学习停留在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初始水平,或者只成为一种谋生的基本要求,忽视了学习作为一种自我价值创造的特殊意义。另外,教师不考虑如何去适应高效的学习,缺乏时间管理技能。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培养非常不利。

团队学习层面

传统学校管理中,过度的行政干预、消极的学校组织文化、“末位淘汰”竞争评价机制导致学校成员一直采取“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成员之间不愿意也无法交流信息,忽视团队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兴教育研讨之风,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加以整合。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团队智慧的提高,获得超越个人的共识。

系统思考层面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教育系统中,每一级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机器的一个环节,这种角色使当事人仅仅满足于完成具体年级、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不能从总体上思考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看待学校的发展。学校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而在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进行有效管理时,一定要有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大背景中寻求大发展。系统思考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学校与所在社区的各种组织,包括家庭、机关、社团、企业、其他学校之间能够双向互动,相互协作,并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给予对方必要的支持、援助和监督,来共同推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