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俗的文化记忆

2009-05-28 03:48张 科
文化交流 2009年11期
关键词:花轿龙泉青瓷

张 科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认定76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22个是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此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项进入了联合国保护名录。它们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

浙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共有129项“非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此次中国新入选世界“非遗”的22个项目中有4个与浙江有关。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制作、递交的中国蚕桑丝织申报文本,共包括浙江、江苏、四川三省。龙泉青瓷为我省首个单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项目。剪纸项目中包括浙江乐清的细纹刻纸。篆刻项目以西泠印社为主,与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申报成功。

鳌江大龙开启博览会帷幕

龙,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项。长兴百叶龙能在10秒钟内完成从荷花到大龙、再到小龙的两次变化。今年10月1日参加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国庆联欢晚会,在天安门广场大显身手。奉化布龙舞起来速度快而灵捷。浦江板凳龙集书画、剪纸、刻花、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这三种龙都已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而这次“非遗”博览会,一条鳌江大龙无疑成为人们瞩目的亮点。

锣鼓喧天,礼花缤纷。先是永康的“九狮图”群狮嬉舞,接着一条长达80米、来自温州平阳的鳌江大龙在世贸中心广场缓缓游动。巨龙气势不凡,龙头高过一层楼,大嘴里还含着一颗硕大的大红龙珠。大家争相观看,现场人头攒动。随着230多名舞龙手一齐舞动5吨多重的巨龙,边舞龙边吆喝,9月17日,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闪亮启幕。

本届博览会被列为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的重点项目,一共有13个省(市)多达600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

风从扇艺来

一步入大厅,迎面就是一把特大型的折扇。扇艺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扇面、扇骨、扇坠连同扇面的书画、扇骨上的雕刻,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积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珍贵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赏识。杭州王星记扇厂和苏州扇厂是我国最有名气的扇厂。展会上杭州王星记扇厂展出了招牌产品黑纸扇、白纸扇、绢扇、檀香扇等林林总总的各类扇子,还有技师在现场作扇骨镂空雕刻技艺表演。绍兴王星记扇厂和湖州羽毛扇厂也在展会上设柜展出了他们花色品种繁多的折扇、纨扇和羽毛扇。异彩纷呈的扇艺令人兴致盎然,观赏把玩,阵阵清风拂面而来,让人怡情益智。

万工花轿:

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经典

一楼展厅中央陈列着一座璀璨夺目的万工花轿,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代表作,重约200公斤,由八人肩抬,所以又称“八人大轿”。花轿制作精细,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工艺,不用一枚铁钉。雕刻运用浮雕、圆雕、透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整座花轿竟雕有318个各具情态风姿的人物。画面内容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喜庆故事。髹漆采用了朱金漆特有工艺:贴金、描金、铺绿、铺青、洒云母。轿的四周悬挂着“非遗”宁波金银彩绣精品,如“凤戏牡丹”“喜上眉梢”等。花轿顶部还有五座大小不一的牌楼。花轿经过三年的精心制作,耗时近万工,所以称作“万工花轿”。博览会上一大批摄影、摄像者围着这座花轿猛拍,都想把她的倩影留住。

充满民俗韵味的“非遗”画卷

“非遗”博览会上展示刺绣技艺的有温州瓯绣、杭州杭绣等。赵亦军是杭绣传承人。他延续了南宋宫廷男工刺绣的传统。只见他一头银发,戴一副老花镜,专心致志地在展位上飞针走线,手中的丝线竟然只有一根蚕丝那么粗,引来了观众围看、拍照。展示雕刻技艺的有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临安昌化鸡血石雕、绍兴铜雕、嵊县树根雕、象山张德和的竹根雕等。展示印刷和造纸技艺的有杭州木活字印刷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展出的还有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永康锡艺、宁波骨木镶嵌技艺、浦江麦杆剪贴画、舟山渔民画、南宋官窑瓷品、越窑青瓷、龙泉青瓷、良渚黑陶、湖州湖笔、余姚土布、苍南夹缬……

龙泉青瓷以“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著称于世。在博览会上展出的龙泉青瓷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多元,既保持了青瓷古韵,又大胆创新,融入现代陶艺等元素,使龙泉青瓷这一奇葩绽放出更为瑰丽的光彩。龙泉窑是中外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朝兴大师13岁学艺,与青瓷相伴53年。其作品多次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并被我国和世界多家博物馆收藏。

它们代表着浙江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漾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

“年轻人看了觉得时尚,老外看了觉得中国,老年人看了很能怀旧。”省老字号协会秘书长丁惠敏认为这次“非遗”博览会盛况空前。

我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遗”普查和保护领跑全国。5年间,浙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为44项,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遗”为85项,两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次在博览会上展出的大多是具有活态传承的工艺美术与手工技艺类的项目,这类项目观赏性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备受欢迎。其实我省的“非遗”还有一大批民间文艺类、音乐舞蹈类、戏剧曲艺类的项目,它们同样充满着民俗韵味,又各有风采。

申遗是一种历史担当

74岁的王桂凤是余姚小曹娥镇建民村村民,也是余姚土布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在展会上,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被几个杭州姑娘围在身旁。她带来的都是40年前织的土布。正是这些有着年份的“土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它启示我们要自觉地尊重“非遗”的“原生态”、守护“原生态”。相对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因某些艺人的逝世而随之消失。说到底,这种活态文化,必须靠活态传承才能得以继承发扬。

目前,国人对申遗已从以往的闻所未闻,不太熟悉,一变而为积极投入,热衷参与。申遗热无疑是好事情,却也不乏隐忧。申遗为了什么?申遗是要履行我们的承诺和责任,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保护祖先留下来的自然环境与我们生存的家园。因此,申遗是一种历史担当。

保护“非遗”迫在眉睫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古老的文明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损毁,特别是活态的“非遗”,比如民间风俗、民间手工技艺,那些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非遗”,正在失去其所依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不断地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次在博览会上展出的苍南夹缬,被称为印染工艺的“活化石”,但夹缬产品如今已淡出百姓生活,传统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新昌调腔目前仅存一个专业剧团,靠演出收入难以维持生存,正处于奄奄一息的危境;杭州小热昏演唱者仅存杜宝林等3位艺人,面临消亡;宁波红帮裁缝,现散布在全国的不足百人,且大都年事已高。所以,抢救、发掘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在博览会上现场展示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陈腾芳师傅告诉记者,他从事这一技艺已有16个年头。他最迫切的愿望是这一宝贵的遗产能后继有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公布了首批12个《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国占了3个,分别是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由浙江、福建两省联合申报,浙江申报的具体地区包括泰顺、庆元等地。但是这项整整流传了千年的营造技艺,现今只有4位师傅精通核心技艺,而他们平均年龄已超过75岁。

任何民族的民间文化样式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存在必定需要一定的时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延续它们的存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坚决摒弃重申遗、轻保护的观念,切实守护好这片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花轿龙泉青瓷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抬“花轿”,一下下
龙泉青瓷
大红花轿承吉祥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龙泉青瓷
请勿上错花轿嫁错郎——表原因的“以”字用法辨析
上错花轿嫁对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