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我们不是火星人

2009-05-28 09:53翁云骞
中学生天地(B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不安分非主流同学

翁云骞

2009年快要过去了。

这一年,新中国度过她的第60个年头。这一年,越来越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 的孩子——习惯上被称为90后——迈进大学,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当然,更多的90后依然处在懵懂的青春期,在中学校园里快乐并忧愁着。或者, 已经踏上了对梦想的追逐之路,甚至开始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快乐女声”舞台上,出生于1990年1月3日的湖北姑娘曾轶可凭借让人耳目一 新的创作,以及特有的“绵羊音”在争议声中一夜成名。

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有一个特别的徒步方队格外引人注意——蓝色披肩,黑 色飘带,洁白的水兵服,这就是来自水兵方队的90后青年水兵。他们是受阅方队中唯一由新兵组成的方队。国防的未来就寄托在这些“新兵蛋子”肩上。

……

当然,关于90后,更多的是负面报道。部分60后、70后情绪激愤,“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在他们眼里,90后没有教养,狂妄自大,是比80后更垮的一代;而在广大80后眼中,90后更是常常被描述成“脑残”、“异类”。80后,90后在网络上纷争不断,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关于90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真理,总停留在年轻的那一岸

我之前总是被前辈打量着,等到90后长大到足以成为一个词,我立刻用银簪在自己身后划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忙不迭地跳到河岸,站在双手环胸的那一排老朽里,对彼岸的90后表示出好奇、理解、不满,还有一点怵然的敬畏。

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生会的小领导,和我同岁,都是1989年出生的。他把手下的小“马仔”明确地按年代界限分成“可用”和“不可用”两拨。每次见了我都捶胸顿足地咆哮道:“90后和我们差距怎么那么大,那!么!大!90后怎么那么不成熟啊!不!成!熟!”

上小学的时候,大多数父母认为买电脑才能跟上时代,甚至认为玩电脑游戏有助于智力开发。但90后出生后,父母和社会,开始向他们屏蔽信息。所以,90后很分化,也很分裂。在学校和家里是一套语言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又是另一套语言,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人瞠目结舌。90后是“混血”的一代。这在中国的古老社会里还没人见过。

然而,90后自己不会承认不成熟,90后觉得自己是圆熟的。成功的一切路数,尽管还没有亲身实践,但已经烂熟于心。90后的理想多是成功学宣传的各种理论。我曾经给一个作文竞赛当评判,题目类似于“我的理想”。很多同学的理想都是考一类大学,做白领丽人,出国等。评分最高的,是一篇《我想成为有钱人》。当然,我承认她写得很好很感人,因为她来自贫困家庭。结尾,她激动地说:“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定要在一类大学有一席之地……”念这篇作文的时候,一片寂静。

老实说,当我评论90后的时候,我心虚得要死。因为真理总喜欢停留在年轻的那一岸。青春的盘子里,菜换了一轮又一轮,无敌的是盘子本身。

(蒋方舟,1989年生人,现就读清华大学。)

讨论:90后真是火星人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90后被戴上了一顶又一顶奇怪的帽子。“非主流(肥猪流)”“脑残”“自恋”“无知”“傲慢”“道德观念沦丧”……是90后们真的太傲慢、太“无法无天”,还是人们从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90后,真的是火星人,是“异类”吗?

“当然不是,这是赤裸裸的误解!”记者在某90后QQ群里提到“90后是异类”这个话题,平静的群里顿时像煮开了一锅粥——

非主流≠90后

现实中,提到非主流,想到的却是一张张瞪眼噘嘴、45度角仰望镜头的照片,网络聊天中被频繁使用的所谓“火星文”,劲舞团……今天,很多人更把非主流当成了90后的专属名词。

莫名其妙,非主流这帽子怎么就被安在了90后头上?今年8月份,我跟一心理咨询师在网络上聊天的时候,她问我年龄,我说了之后,她竟然用鄙视语气说:“哦,非主流啊~~” 这个人还是大学老师,我在咨询他们学校专业的时候她对我说的。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个词!当时把我给气的!

(小屠夫 17岁)

我认识的很多所谓的非主流都是20多岁的大哥大姐,当然,不排除有90后,可是,就是有年纪小的,恐怕也是跟人学的吧。大约10个同学里,会有1-2个人打扮得像所谓的非主流。不过他们除了打扮怪一点,喜欢拍照,比较自恋,其他也没什么,基本上还是乖的。

(二中的好哥们 18岁)

把非主流的帽子扣在我们这一代人脑袋上,这行为本身就很“脑残”。音乐课上老师也讲过,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也算是非主流,还是非主流的鼻祖了。没有必要老是盯着我们!

(夹克虫 17岁)

N重“门”≠真相

“激吻门”“摸奶门”“脱裤门”“点烟门”……一系列“门”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在校学生,也就是90后。

乱七八糟的书、电影看多了,不排除一部分同志是会腐化堕落的,70后、80后干的坏事恐怕更多吧,但是大人们却仿佛对他们格外宽容。双重标准?不过,我觉得很多这些所谓的“门”,根本是在演戏,骗点击率的,反正我觉得很假。(夹克虫 17岁)

要知道,教育我们90后的是广大的60后、70后、80后。也许是我的观点片面,可是看看网上,到处都是这样那样的新闻,社会本来就挺浮躁,道德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可怜的出头鸟而已。(七七 17岁)

个别无知≠集体无知

“迈克尔·杰克逊是谁,有周杰伦厉害吗?”——今年夏天,当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网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不排除是有这样的人。去年5.12汶川地震国悼日第二天,我在去学校的公车上听到几个90后的一段对话把我雷翻了。一个说:“昨天休息得怎么样?”另一个回答:“吵死了,当时我在睡午觉,满世界汽车按喇叭,根本睡不着!”……我当时很想上去扁他,汗! (毅丝不挂 16岁)

我觉得吧, 90后两极分化挺严重的。有的属于除了网游什么都不关心、也没兴趣了解的,有的则是什么都懂的。我在寝室里跟室友讲话,也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嘴。我问他:你挺乌托邦的。他一脸纠结地回答,什么是乌托邦?……哈哈,反正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好。(Kewell 18岁)

遥想当年,小编刚上中学那会,社会充斥着的是对80后的怀疑,相比较而言,90后比80后显然更早熟,面临的偏见也更多。偏见的来源是对彼此的不了解。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人与人的距离不是近了,反而变远了。这很奇怪。

种种证据表明,90后并非异类:跟上辈人一样,我们都经历过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经历过从乖乖孩到不安分少年的转变,更经历过从迷茫到成熟的心路转换。

分享: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成长

2009年,减去18年是1991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那时天是蓝的,很透彻很美,那时的马路很窄但不堵车,那时的人很朴素,很有爱心,每到冬天总有人帮邻居吊顶子封窗户掩烟囱。母亲说那时的我很听话,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那时候我是90后。

上小学时,家里的电视换了,冰箱成了有我3个人高的意大利冰箱,我依稀记得偷喝一瓶北冰洋要搬凳子上去。之后我的同学们家里有了一个开桑塔纳的。那时候我们都没零花钱,只记得他大把吃零食。后来听说这个同学因为家里有了麻烦搬去了南方,就再也没了音讯。那时候我有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下雨天在母亲的车座上说妈妈你看谁谁不用坐自行车回家。现在我才知道说这句话当时是多么刺痛我父母的心。那时候我是90后。

日子翻日历一样翻到了初中,那时候韩国的铅笔盒和文具用品很流行,一个要10多块钱,同学们几乎人人都买,那时最热的电影是香港古惑仔,有钱的同学都买GBA(掌上游戏机),而我默默拿着熬了几个生日才讨到的铅笔盒,那个时候很“失落”。那时候我是90后。

上高中,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我记得曾有一个很有钱的同学家里炒股票破了产,还有一个因为犯了什么错误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牛,大家动不动就是谁和谁好了,谁和谁打了谁谁……然后打篮球,玩PSP,上课往老师身上粘口香糖成了流行的典范。那时候,我们依旧很落寞。那时候我是90后。

时间飞逝,就要高考了。出门前,母亲说了一句,孩子你从小吃的是家里最好的,但是妈妈只希望你堂堂正正的,考试重要,挣钱也重要,但是有些东西用钱买不到,高考是经历。坐在考场上,答到最后一道题,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从那个院子走出来的纯洁的我,偷汽水的那个矮个子的我,拿着铅笔盒心里落寞的我,到现在的我,通通都是90后。90后是一个名词,现在太多的东西给了这个名词不一样的解释。

可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今天敢说我是90后,未来也敢,90后虽然成长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内心却一样纯洁,天真,进取,骄傲。

任何一代人的出现是跟这个时代合拍的。不管时代怎么变,咱的心灵“一样纯洁,天真,进取,骄傲”。

疯狂玩乐,理智成长

我从小就是个乖乖孩,直到现在,初见到我的人还会这么觉得。大人面前安静、得体,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家乡是个刚发展起来的小镇,没有什么撒野的去处,也没多少文化底蕴。小学六年级之前,上下学都由爸妈接送,我甚至都不会骑自行车。每天两点一线,双休日不是和固定的几个死党出去玩,就是去学画画。

初中,到杭州读书。初三那年暑假,开始写歌,高一经历了录音、比赛、填词、表演之类比较不平常的事儿,除此之外,仍是平常的高中生。高二下学期,为了准备出国考试,请假在家,看上去这像是一个超长超舒服的假期,其实却是孤独而难熬的。

也就在那时,各种各样古怪的想法开始在脑子里酝酿,一些反叛的种子慢慢在思想中萌芽。那些日子看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电影,它们是我逃避的出口么?我不知道。高三有一段时间还是呆在家里,准备出国材料。那段时间我编排出版了两本书,偶尔写写小诗、作文。

回到学校之后,学习很轻松,就把很多的精力花在努力“玩乐”上了。仔细记下整个星期各处的活动信息;花上一个多小时坐公交车去遥远的地方看一场一个小时的演出;每天赶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

我真的很用心很努力在“玩”。没有道理,就是觉得应该这样。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干别的事情我也这样下功夫就好了。这几个月我听了不少现场演唱会,民谣、朋克、摇滚,每个月两到三次。有一次我还带上了我妈,她也相当喜欢。参加大型涂鸦活动,四五天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百多米淡蓝新漆的墙披上了斑斓的外衣。我还是西湖边宝石山下那家小酒吧的荣誉店员,在那儿我结识了几个朋友。

做个不整天埋头学习、不谈恋爱、不正经的“三不”小青年可真是难以忘怀的时光啊!我庆幸我在最应该潇洒的年龄潇洒过,没有遗憾。很多90后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你可以说我们叛逆、疯狂,实际上,我们正慢慢变得懂事理智,只不过,我们比任何一代人都更加充满个性。不安分?也许吧。

不安分,不见得是件坏事。潘同学为我们树立了经典的“不安分”榜样!

从“宅男”到“地摊王子”

我是1991年年底出生的,算是资深90后。高职的,计算机专业,不过现在是个摆地摊的。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以前的我超“宅”,因为家里条件还不错,毕业了就不愿意找工作,多数时间都窝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游戏、聊天,网瘾很重。朋友们在我的QQ好友印象中无情地写下“超级大宅男”。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6月份,有个以前一起滑滑板的朋友在QQ上告诉我他已经开始在夜市摆地摊了,卖年轻人喜欢的小物件,生意好的时候居然一晚能挣200多块钱,虽然辛苦,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说得我心动不已。看到自己的朋友勇敢当了吃螃蟹的人,痛苦并快乐着,我就再也不犹豫了,二话不说就开始追随他。

7月,在学生开始放暑假的日子里,我大步迈出了自己做生意的第一步。 在东门那个人头攒动的批发市场,我笨拙地跟在朋友的后面,既兴奋又忐忑。回到家里已经16:00了。匆匆扒了几口饭,扛着两大包用黑色塑胶袋装起来的货就往小区附近的夜市赶。

选了个光线明亮的位置,铺上报纸,将东西一件一件拿出来摆好,幸好以前在学校有过卖旧书的经历,所以也没觉得有啥费劲,自我感觉良好。

10分钟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位顾客——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似是大学生。我隆重向她推荐了一款从外贸市场淘来的小熊挂件,她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下,说还蛮不错的,经过一番激情洋溢的讨价还价之后,那位幸运的美女成了我的第一位客户,当然我也从地摊上赚到了第一笔钱。耶,感觉不错!

从此,地摊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不光挣到了钱,还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曾经带给我无穷幻想、无穷“欢乐”的网络世界开始变得陌生,我发现除了网络游戏,其实还有更多的途径能帮助我发现自我的价值,认识自己,认识这个现实的世界。

都说90后是颓废、悲观、没经过逆境的一代,不过我觉得这也因人而异,摆地摊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业,但至少证明我能独立生存了。当然,将来我肯定不会满足于这么个小小地摊啦,嘿嘿!

90后什么都不缺,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风雨中的历练和坚持。上过了这一课,我们就真的长大了。

准则:坚持应该坚持的

因为坚持,所以坚强;因为坚强,扣在90后脑袋上的各种帽子才会变成大家前进的动力。我们整理了10条值得90后们坚守的准则,对照一下,你做到了几条?

坚持理想: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喜剧片的一句台词,似乎很有道理。不同的是,90后谈理想,再不会动辄大喊“我要成为科学家”云云,而是更现实,更理性,也更多元。无论如何,在心里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后,就请用行动去浇灌,直到它开花结果。即便只是简单的目标:我想考个理想的大学。

坚持信仰:我相信……

老前辈们面对比电影《风声》中还要BT的酷刑挺了过来,为了战友,为了最后的胜利,攥住了革命的信仰,假如换作我们……一出生就面对着五彩斑斓、纷扰不断的生活,90后,是否在心的角落留了一方空间安放自己的信仰?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信仰。

坚持底线:同志,这是原则问题!

在这仿佛任何禁忌都可以打破的年代,坚持底线,无论是道德的还是法律的,是挑战,也是伟大的使命。因为,美好的未来在你们手里握着呢。

坚持骄傲:我骄傲!

很多人说90后是骄傲的一代。没错,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理由骄傲,因为生来就拥有了很多,比任何一代都更早地认识了这个世界。当然,骄傲不等于傲慢,把这份骄傲暂且搁在心里,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更伟大的事业,这才真值得骄傲。

坚持不安分:青春本来不安分

又有谁的青春期是真正安分的呢?年轻人的内心永远渴望尝试新鲜的东西,讨厌循规蹈矩。坚持不安分吧,没什么不好。当70后、80后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安分的 90后,也许正是这个时代的福音。当然,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坚持阅读:xx,你妈喊你回家看书

电脑、网络让90后的眼界比同龄的任何一代人都宽。可是,90后的阅读生活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贫乏的。据说,键盘输入和电子书让很多同学连字都不太会写了。试着在课余时间读读书吧,不一定是名著,一个月一本,一个季度甚至一年一本都行。

坚持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永远不会变的真理。游戏玩久了,为什么不出去运动一下呢?体格强健、身心健康的同学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会比较受欢迎。你别不信,这是真理。

坚持“走音”:跟着感觉走,走音唱歌也好听

2009年的“快乐女声”成就了一个叫做曾轶可的女生。“原创+绵羊音”是她的招牌,尽管备受争议,却坚持不懈地唱自己的歌,“跟着感觉走,走音唱歌也好听”。作为同是90后的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坚持唱出自己的调调。 “走音”,不可耻。

坚持自恋:我们都需要勇气

自拍,写只有很少人看得懂的心情日志……没有哪个年代的人们像90后这么热衷于从各个角度展现自己,不管是外表,还是情绪。其实,自恋是好事,不自恋怎么会自爱呢?生活需要勇气,自恋也是一种勇气,只要这种勇气不让别人觉得别扭和难受就好。

坚持胡思乱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90后天生具有想象力,既没有受到文明的熏染和污染,也还没有被纳入社会公认的思想体系中,那些90后脑袋中冒出的稀奇古怪的想法正是想象力的具体表现。所以,让我们坚持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吧。

猜你喜欢
不安分非主流同学
不安分的天空
不安分的大地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蔬菜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