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实施挫折教育“六注重”

2009-05-29 02:52王亚达任园开
体育师友 2009年2期
关键词:挫折体育情境

王亚达 任园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文章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尤为必要,且优势明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设置挫折要谨慎,不能排斥成功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教育策略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情感脆弱,对挫折的承受力差,已成为妨害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研究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在校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0%以上,具体表现在个性偏差、不自信、厌学、网瘾、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和迷茫,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体育教学实施“挫折教育”的优势

挫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够以正确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因此说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着眼于对其进行应付挫折情境及免于行为失常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如何调适心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为了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动作,需要练习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否则就会“玩不起来”,无法体味其中的运动乐趣,技术技能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练习者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遭受多方面的失败与挫折。如果练习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意志品质不坚定就很容易选择放弃。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只有坚持不懈,不畏挑战才能在挫折中寻找到前进的道路,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承受挫折、挑战自我,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体育教学还具有精神塑造、人格养成的任务和功能。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发达肌肉,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通过体育精神教育与塑造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也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探究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既快又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六注重”

学校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心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得极其生动、形象和具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谨而慎之,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2.1挫折成因常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碰到许多困难,使其学习目标难以实现,这就是常说的挫折情境。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场地气候不适宜;器材的问题;人际关系过于紧张;身体条件差,存在“自卑感”或是过高估计自己等等。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也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前提。

虽然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的是学生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气质,然后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教学。

2.2分辨挫折两重性

人总是在矛盾中不断求发展,一生中会遇到多少坎坷和挫折是难以预料的,但挫折具有两重性。在意志坚定,知难而进的强者面前,它只是一块垫脚石。而在意志消沉、怯懦自卑的弱者面前,就可能变为不可逾越的万丈深渊。

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体育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挫折中进行体育学习,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进而战胜挫折,这是挫折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3多方配合勤宣传

多方配合实施挫折教育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家长、学校与社会相互配合,积极营造“磨难励志”的氛围,使学生明白“自讨苦吃”的深刻意义。如:此次由国家三部委共同发起组织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理解长跑运动对自身发展的深远意义,并掌握一些必要的长跑运动知识,从而调整好身心状态,并积极地投入到长跑活动中去,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与此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帮助,同时要注意严以律已,身先士卒,起好为人师表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内得到教育,在课外得到内化和升华。

2.4设置情景需谨慎

挫折经验的获得,通常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一种不经意的自然结果。如果有意识设计的挫折情境让学生获知,将会出现两种教育后效:轻慢心理和反感心理。前者会使学生被动应付,学生往往把吃点苦、经历点不平,当作是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那便成了“隔靴搔痒”无法纳入他们的认知和情意系统,不能提高他们的相关能力。后者情况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反感心理,并表现为攻击或退缩的反应行为。另外,学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理解能力、社会阅历、家庭情况等差异,具备的抗挫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体育教师在课堂创设挫折情境、人员搭配、持续时间、强度设定时就应全面了解、酌情考虑,既要达到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目标,又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

为此,要求我们在设置挫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差异性,要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热情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切忌对单亲家庭、残疾学生、越轨学生及能力不及的学生随意设置挫折情景。

2.5榜样力量无穷大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榜样的感染熏陶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师应经常宣传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事迹,让学生在体育精神的鼓舞下克服困难,奋勇前行。而最好和最有效的榜样则是学生中间的体育骨干,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个班培养一到两名体育骨干。骨干分子需具备不怕吃苦、顽强拼搏、不甘落后的特质。有了现实的、身边的榜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这也将有利于丰富和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2.6挫折、成功目的同

实施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仍是要学生达到成功——真正的成功。“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遭到挫折与失败后,不动摇、不妥协、克服重重障碍。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顶峰。但是,那种脱离学生实际与教法应用的不得法,使学生一挫到底的现象,却是与成功体育背道而驰的挫折教育,是不可取的。

3结束语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品质的黄金时期,也是其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阶段;体育教师有责任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一契机和场所,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责任,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坚持教改方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实教学内容,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和培养,针对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确进行意志品质和挫折教育的目的,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练习的难度,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挫折体育情境
Holism in Education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挫折
我们的“体育梦”
终身不遇
感悟三角形的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