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化问题对统计学测量的挑战

2009-05-31 02:28张来成王许松
数据 2009年4期
关键词:格局全球化统计学

张来成 王许松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怎样才能以战略的眼光,从全球的高度和广度来运筹发展,谋划经营,成为各国政要和企业集团领袖不可回避并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莎丝琪雅·萨森等专家自2006年起相继调研了全球80多个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并获取指标,创造性地发展了统计学理论,并以此分析和解读了新型空间模式——大区域和全球城市化问题对统计学测量的挑战。日前,记者就大区域和全球城市化的测量问题采访了这位重量级统计学者。

■ 研究新型空间模式——全球城市化网络的背景及其价值

《数据》:新型空间模式,即大区域和全球城市化是公众特别是统计业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那么,提出和研究这一问题的背景及其意义是什么?

萨 森:当今世界经济活动发生在规模、空间以及内容上的重大变化正在造就新型空间模式。最显著的改变是世界级城市及超规模地区的兴起。世界级城市及超规模地区对促进和加强一系列新老城市之间的地缘联系均起着重大作用。这一切变化又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并出台新的应对政策,以便从其分布格局的潜力之中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需要用新型的统计学加之普通量化工具对这些新型空间模式的基本活动成分和内容进行有关的统计学测量。对于城市地区的精确统计测量一向颇有难度,对超规模地区及世界级城市的测量则更显艰巨。对于世界级城市而言,最大的统计测量难点在于它们的核心经济活动内容经常只是大型国际运作活动中的一部分,而我们所能涉及和研究到的内容恐怕仅仅是某个公司或超市的瞬间活动。其实,我们已往的大城市统计学工作总是遇到此类问题,而这样的测量难点在我们对现今的世界级城市的统计学工作中则更为突出。

为增强统计分析的效果,我们根据2008年有关数据对全球70多个国际化经济中心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开启了一个除现有的国际城市学识研究之外的全方位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议题。其研究目的是在过去的世界20强全球化城市的基础上拓展全球化城市的研究分析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地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数量和功能特色也随之与日俱增。例如,在今天的美国,除了纽约,至少还有8个城市具有国际化地位。又如,世界75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中国不仅仅包括了北京及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城市,成都和重庆也名列其中,虽然它们在整个排名中稍居其后。这种扩展的重心也使我们真正了解到当今国际化城市间相互交流的发展特点及多样性。

超规模地区及世界级城市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空间格局,但有可能通过分析找到相似的动态特点。我们确立一个通用的分析平台,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实验性测量,并且制定相关应对政策。分析研究认为,这将有利于评估在何种程度上应该推出相应的策略,以鼓励某个国家日益全球化的城市,以及该国领土范围内经济一体化进程。换句话讲,超规模地区的规模效应完全可能既有助于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佼佼者”,也可能成就那些“后起之秀”。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两者之间的联系带动后者发展其经济规模。从这个角度看来,超规模地区的规模既包括了全球化的内涵,更覆盖了地方城市和地区。然而这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加强 “佼佼者”与“后进者”之间的这种联系而跨越城市之间的网络边界。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不仅会使“佼佼者”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如通过充分利用其资源形成世界级城市),而且能让“后进者”从中受益。

■ 全球化经济中的城市——以地区规模为基础的城市网络不断扩展

《数据》:据了解,您在研究全球城市化过程中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当今时代会出现全球化城市网络格局呢?

萨 森:从统计学的角度诠释,城市间地理格局造就了新兴的全球化经济的社会技术基础、开放基础、文明基础。目前,有许多企业集团甚至整个经济领域都采取跨国界、跨地区的连锁运作方式经营。与此同时,当今生产和出口过程已实现了高度数字化的全球性公司、集团化经济。

研究结果显示了三种当今的主要趋势:首先是与日俱增的主要和相对次要的全球化城市;第二,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完美的全球化的城市,因为全球化的公司企业和市场需要众多的全球化城市,而不仅仅是某个“完美城市”——旧日的帝国都市早已不复存在;第三个明显趋势是,今天的世界已经由过去美国城市主宰的格局转变为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伴随着美国地位的退后,亚洲和欧洲城市日渐兴起。第一种趋势表明全球性的经济网络不仅只是由人们通常熟知的亚洲和欧洲主要城市构成,仅在中国就增添了几个新的全球化的城市,除了北京及上海,还有深圳、成都和重庆等。同时,在美国,除了其过去的四强城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和波士顿)之外还有新的城市加入到国际都市的行列中来。但并非所有这些城市都纳入了主要的全球化商务经济中心的世界15强城市行列之中。

在研究全球城市化过程中,我有许多新的发现。首先,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扩张,能够发挥全球化功能的城市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事实: 构建、开发,以及部分人为的努力共同造就了当今全球化的城市。为此,许多地方政府和国有及国际化的公司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由于全球化的公司和市场都需要广泛的空间网络进行运作,城市间的重新组合方式可以更大的效益和低廉的成本来构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平台。

再一个重要发现是,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全球化城市,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世界顶级城市能在研究工作所依据的所有七个指标的总分评估中获得满分。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发现是有一些表现出色的新兴城市成为全球化公司的运作平台。如在某些小国中入驻的一些外资公司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它们仅仅把该国作为自己的经营平台。这些小国拥有所有的资源——最好的法律和政治体制框架,以及一切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等。

为什么当今会出现全球化城市网络格局呢?我们听到的一般性解释是:绝大多数人们都居住在城市里。但是这仍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全球化经济规模格局这一事实。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许多一度辉煌的城市变得没落贫穷,其中一些还出现了破产倒闭。当今世界越来越依赖于靠电子商务流通的知识资本和手段,它在过去的20年中缔造了与日俱增的全球化城市的“体制性”需求。

全球化城市网络格局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海外扩展,并同时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而发展壮大。这些经济集合实体的主要中心也随着全球化城市的发展而成长,它们实际上成为全球化公司企业和市场及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沟通的桥梁。无论在城市繁华商业区或其边缘地区,其经济中心地区的重建都会对整个新兴的规模经济发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75座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达到了主要(但非最主要的)商业中心的有关标准。一个最有戏剧性的现象是新的地区主义趋势,即使大小不等、主次不同的城市也一直保持扩展势头,在亚洲和欧洲则出现了更强劲的地区发展趋势。由此人们可以窥见世界正从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的趋势转变。因此亚洲也顺理成章地占据了了全球12强城市中的四个席位,即:东京、新加坡、香港、汉城。

■ 全球化城市间的地理特征——从等级制到横向联合

《数据》:全球化经济包含着许多高度专业化的网络格局,不同的网络包括不同的国家和城市的组合。请问如何看待从纵向的等级制到走向横向的世界城市经济联合呢?

萨 森:是的,全球化的经济包含着许多高度专业化的网络格局。不同的网络包括不同的国家和城市组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化经济就因其清晰可见的地理格局变得更为具体和分工详尽。例如,全球性的日用品贸易活动——黄金、黄油、咖啡、石油等产品均通过数量众多的目的地分销世界各地。日益扩展的全球性贸易已经将数以万计的城市纳入这些经济网络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格局分散、遍及世界各地的网络以其可以预料或不可预知的战略节点支撑着城市间地理经济发展。在过去20年间,上述这些经济网络格局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虽然世界贸易市场上所交易的产品可能来自大约80个国家,但是它们却被销售到世界各地的所有其它国家。世界上大约有20个金融交易市场控制着全球的商品期货交易。如果将这73种产品浓缩归入三个主要大类,则这种控制能力更显突出。在纽约、伦敦、芝加哥以及东京汇集了五个全球主要的期货交易市场(即NYME, LME, CBOT, TCOM 和 IPE),同时聚集了73种产品全球期货贸易76%的交易量。就农业期货产品而言,CBOT期货交易市场(芝加哥)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贸易,对于钢铁产品交易而言,伦敦的LME交易市场则首当其冲。

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和与日俱增的电子商务经济在期货交易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仅仅是全球化城市风貌的冰山一角。原因是,不仅生产这些产品的产地非常重要,这些产品交易的期货交易场地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们促成了全球商品贸易,并且承担及化解了交易过程中的部分风险。除此之外,全球化的服务业公司网络也向我们展示了遍及全球的分销运作和高度的集合经济实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全球化的服务业公司网络的海外分支机构来追寻其业务运作活动。世界100强服务业公司在世界各地315个城市都设有其分支机构。而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则可能超过百万家。

上述事实表明,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划分为多个城市间的地理格局结构,并且从中寻找那些高度专业化的业务流动情况,随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统计学不但担负着研究国内城市经济的任务,也注定要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城市全球化给出答案。这,就是当今统计学方法论方面所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 采访札记:零距离接触萨森这位统计学大师,聆听萨森关于世界大城市问题的研究成果,给人以眼前一亮和视角升高的感觉。萨森运用统计学原理,把全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全球城市化的概念,其意义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统计。运用统计的研究成果,人们可以站在世界的广度去领略全球城市经济及大企业的发展,以全球的战略眼光来运筹经营、谋划发展。

猜你喜欢
格局全球化统计学
格局与结局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以天地为格局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