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买房 差市不差钱

2009-05-31 02:28
数据 2009年4期
关键词:保障性买房楼市

杨 宇

2月2日至8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搜狐新闻中心采取CATI电话调查系统,联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1042位18—60周岁常住居民进行了“2009年两会热点话题之楼市”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依然过高;对于2009年房价走势,34.4%的居民认为会一直下跌,22.2%认为会继续波动;四成居民认同政府房价调控措施的效果,半数持否定态度;保障性住房“价格偏高”(52.5%)、“购买限制多”(49.9%)、“数量不够多”(40.7%)、以及“地理位置不好”(34.6%)成为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望房兴叹”的主要原因。

■ 房价,三地居民雾里看花

尽管2008年各地房价有所回落,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当前房价仍然“高处不胜寒”。本次调查中,在京沪穗三地,均有八成以上(88.1%、85.5 %和81.2%)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然非常高或比较高。

在百姓眼中,2009年的房价走势依然不甚明朗:三地均有超过三成受访居民预测房价在2009年会一直下跌;22.2%预测房价会时涨时跌不稳定,其中北京居民尤甚(27.6%)。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和广州分别有10.7%和13.9%的受访者预计2009年房价会一直上涨(见图1)。

■ 政府救市,对购房行为的刺激作用弱于对持币观望心态的强化作用

对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救市效果,居民褒贬不一(见图2):约半数受访者认为效果不好(8.3%认为非常不好, 41.8%认为不太好),认为有积极效果的受访者也超过了四成(5.4%认为非常好,36.5%认为比较好)。

虽然对目前政府举措的效果褒贬不一,但系列政策对居民的买房决策,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见图3)。本次调查中,35.6%受访者表示“原本打算买房,但目前想等更加优惠的政策出台”,9.9%受访者表示“本没有买房打算,由于政策好可能会买”,另有5.5%受访者“本就有买房打算,目前想趁着政策好抓紧时间尽快购买”。综合看来,政府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对消费者实际购房行为的刺激作用弱于对持币观望心态的强化作用。

■ 保障性住房,三地居民“欲爱难求”

为缓解住房市场的种种矛盾,各地政府着手调整住房保障和供应结构,许多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保障性住房。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首先,保障性住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仍然存在“价钱偏高”(52.5%)的尴尬;其次,“限制多,无法购买”(49.9%)让很多有实际需求的百姓对保障性住房可望不可及,上海尤为显著(54.1%);另外,数量不足(40.7%)、地理位置不好(34.6%)显然也是问题。看来,目前保障性住房并不能充分有效满足需求市场的巨大缺口(见图4)。

专家认为,楼市回暖的真正涵义在于成交量回升。前段时间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但成交量依然低迷。由此可见,政府举措不论是“救市”还是“救民”,单靠这些刺激性措施,并不足以带领楼市走出寒冬。安居才能乐业,居难安,则百姓难以乐业。百姓关心房价的高低,房价又是楼市成交量的根本,而楼市的平稳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稳定。而现在,2009年楼市在百姓眼中,依然是雾里看花。

链接

北京二手房3月中旬交易量回升

均价跌破9000元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全市10家房屋中介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3月中旬北京市二手住宅交易量持续回升,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二手住宅成交均价跌破9000元/平方米。

3月中旬,二手住宅成交2678套、22.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期(3月上旬,下同)增长6.2%和4.2%;成交均价为8929元/平方米,比上期下降332元/平方米。

截至3月20日,10家被调查单位掌握的二手住宅可售房源达78735套、790.2万平方米,其中3月中旬新增16776套、145.9万平方米。二手住宅可供销售房源与实际销售房屋的供销比为6.3∶1,比上期扩大0.8。

猜你喜欢
保障性买房楼市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获政策支持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三亚开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机会和成长
读者观点
买房前后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