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童印象

2009-05-31 02:28代克斌
数据 2009年4期
关键词:博文圈子美文

代克斌

斯童,我强国博客的一位好友,也同是数海弄潮人。很早就萌发写他的念头,但因怕自己木呆的文字玷污这位统计才子,便搁浅了这个想法。后来,随着博来博往的深入,这个念头愈发强烈。今天,便斗胆写下自己的一点粗浅印象。

“初识”斯童,是在4年前的“国统论坛”上。他当时发表了一篇题为《网上信息标题常见病例及修改》的文章,我在后面跟了帖,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称赞“好钻研”。就这样,我们算“认识”了,一如相识其他论坛网友那样简单。

真正“认识”斯童,应该始于他理性而精彩的文字。或许是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缘故吧,每当看到一篇美文佳作,我总爱细细地去品读。而斯童的博文,正是我欣赏的其中之一。他的博文给人以“睿智、理性、清新”之感觉,我常常是一边读着,一边想着。那些文字,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没有矫揉造作,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感之中。

“融博坛智慧,创群体精英。聆听音乐,欣赏美文,结交朋友。”这是斯童在最初创办的“斯童博客网”上的博客自描,其实也是他真实性情的写照。我常常感叹他的才气,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看到的一份报纸,读过的一本书,抑或是经历的一事一物,便能拨动他闪烁的灵感,引发他理性的思考,转动他隽永的文字。斯童喜欢读书,倾情网络,热爱生活,更会感悟生活,在多家媒体公开发表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他对统计写作有着较深的研究,在《中国信息报》发表的《政务信息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和《统计分析也要从小处着眼》及在《中国统计》发表的《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游走精彩》等文章,就是其对写作经历的感悟。对网络建设,斯童有独到的见解,从《对全国统计系统外网建设的一点观察与思考》、《改版风来满眼春》、《八大门户网站新闻栏目观察比较之2009篇》中便可见其观察之细致、思考之深刻。斯童不仅自己好读书,还在民调中心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提出读书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并带头撰写了一些书评,如《献给他人一缕又一缕阳光》、《一把手要学会用人》等。一件大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斯童却能用精彩的文字表现出丰富的哲思。透过他的这些文字,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顿悟。

斯童在网络中的人气极旺,每次发布博文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坐他的“沙发”,几乎每篇博文都有人来赏评。这一切,皆源自他对人“来访必回”的真诚。前不久,斯童在价值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发表《农民消费无须刺激》一文,同为价值中国网专栏作者的韩和元先生专门在“光明观察”发表《现有国力还不足以建立全民社保站不住脚》对上文提出质疑。对韩先生文中提及的相关重点内容,斯童撰文《关于刺激农民消费问题与韩和元先生的商榷》“有理、有节”地一一进行了探讨。斯童好友多,交际广,为便于大家相互认识和交流,他历时两年收集了全国30余位统计人的博客,建立了“全国统计人的博客大链接”。通过他的“牵线”,我认识了叶青、潘、阿牛、数味、魏绍军等等文采飞扬的好友。

斯童有着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他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建立圈子,加入其圈子的博友们都非常拥护他。不知是个人的魅力还是圈子的吸引,他经营的圈子都很有生气,博友们如潮一般奔向他的“家”。他对圈子管理很严,不因追求人气而盲目扩张,不因照顾人情而降低标准,在新华网建立的“清谈务国茶馆”博客圈十分活跃,虽然建立不久,较之其他圈子,生命力却格外强盛。

作文先做人。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再好,人做不好,往往让人感觉虚伪,岂能令人折服。“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斯童便是如此。交此好友,甚幸!

猜你喜欢
博文圈子美文
第一次挣钱
美文欣赏
谁和谁好
朋友无圈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