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学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2009-06-01 07:27杜 巍
职业·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陶冶情感思想

杜 巍

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做人、思考、审美、交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情感教学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感情。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是文章的生命,可以点燃生命之火。情感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而且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情感教学,借助语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陶冶他们的性情,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启迪,思维得到发展,学生自身的情感得以激发和升华,从而主动诉诸表达。

二、情感教学的实际运用

首先,要把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情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共鸣,并使之不断强化,不断升华,转化成一种思想、一种力量。这需要教师充满深情的讲述、教学情境的精心设置和独特的感悟。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有着精美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感情色彩极其强烈,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在讲授必修五第二专题《长亭送别》一课时,可以播放学生较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或歌曲《送别》(李叔同词),把学生带入“离别”这一凄美的情境中,感受崔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那种情感。接着,教师再娓娓动听地向学生讲述《西厢记》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样,学生再去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要选好突破口。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总是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或是对美好纯洁事物的热切向往,或是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深切咏叹,或是对丑恶想象的愤怒抨击,或是对生命价值与思想的执着追求。在讲《背影》这篇课文时,可以选定“正确理解父母爱心”这一主题,先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事,然后再说说自己对父母行为的看法,务必做到实话实说。有了这一铺垫,本来不在意的细节,在学生心灵中开始熠熠闪光;本来较难理解的语句语段学生能轻松理解了,并且被文章中的人情美所感染所教育,加深与增强了对父母对师长的理解与爱心回报,懂得了感恩。

再次,要注意定向陶冶。定向陶冶是教师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课内文本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坚持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志士朱自清,还领略了种种美景,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苍茫,有“鸟鸣山更幽”的幽雅,有大漠边关的粗犷,有荷塘月色的朦胧……无论是崇高的人格,还是诗情画意的景致,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好材料。这些材料经过教师渲染点拨,再经学生反复吟诵、咀嚼鉴赏和思索深化,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英雄志士的崇敬,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最后,要落实到课堂,辐射于课外。

1.启动

通过精心设置导语,启发思维,勾起学生感应作品的“渴望之情”。

2.教读

可以调动音乐等其他艺术手段,设置一种与课文情感气氛相吻合的意境,通过教师范读饱含感情的句子和语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反复朗读。并且要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分析理解、品味鉴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典型的艺术形象和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

师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探讨概括,深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由感知情,由情达理。

4.巩固

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办手抄报或黑板报,不定期地开设学生佳作赏评课,或举办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中汲取的思想认识、被激发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从而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同时,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从情感效应转变为行为效应,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切实的激发、锻炼和提高。

真情实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情感教学的运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真善美,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五段中学)

猜你喜欢
陶冶情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思想与“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