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外交部长关怀外交学院二三事

2009-06-02 06:58丛文滋
党史博览 2009年5期
关键词:外文陈毅外交部

丛文滋

外交学院是1955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基础上正式成立的外交部直属院校。该院1958年曾改称国际关系学院,1961年10月又恢复原名。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对外交学院的工作一直很关心。1961年发生的一件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仍铭记在心。当时,周恩来总理见微知著,专门指示外交部派调查组去学院调查应届毕业生的外文学习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改进的措施。

陈毅副总理得知调查结果后,在当年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外交学院师生一定要把外文教好、学好。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指示、讲话对外交部和外交学院的外语教学和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学院同学和外交部干部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许多同志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外语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胜任对外工作,从而保证了中国对外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我当年在外交部人事司负责外事翻译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聆听了陈毅副总理的讲话,感到震动很大,深受教育,对整个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周恩来总理根据学院一学生反映的问题给外交部的指示

1961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家里接见了国际关系学院应届毕业生彭伟光。彭伟光是革命烈士彭干臣的儿子。彭干臣生前担任中革军委委员,1935年从江西苏区北上抗日时,在赣北英勇牺牲。周恩来总理对彭伟光的学习很关心。接见时专门问他法语学得怎么样。彭伟光回答说,学院自1957年6月开始。经常停课搞运动和劳动,他和同班同学的外语都学得不够好。还不能胜任工作,并说同学中近视眼很多。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彭伟光同学反映的问题。1961年5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几内亚驻华大使前,专门要非洲司司长何英向外交部领导转达以下指示:

我听到国际关系学院一应届毕业生说,今年6月份毕不了业,外语学得不好,还要补两个月课,到8月份才能毕业。你回去告诉曾涌泉副部长(当时主管学院的工作),让他组织一个调查组(3至5人)到学校去实地调查一下。调查时,要向每个学生、教员了解情况。对每个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一个小时就可以了,今天找这个谈,明天找那个谈。教员更忙。不要一起找来开会,也可以用个别接触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去听课,不过不要5个人都去,造成他们紧张。调查组人员把粮票、油票带去(当时吃的粮、油都是定量供应),住上1个月。所有调查材料、统计都要自己亲自去做,不要叫人家填表,人家填的报表既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也花费人家的时间。

在有关学院的办学方针方面,周恩来总理说,我们应该关心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外交工作不能光靠我们这些老年人来搞,我们这些人迟早要去世的,总要由新的一代来接替我们。下一代的干部培养不出来是很着急的事。为什么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毕业出来。许多人的外文还不能胜任工作,这就要调查研究,提出加强改进的措施。开始时,对国际关系学院的培养方针是明确的,要求有一定的国际知识和掌握外文工具。我曾亲自向张闻天同志说过,但由于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方法也就不对。这次下去调查。集中调查今年的毕业生,不要全面调查。如果谁的外文不及格,就不能让他毕业,要留校继续学习一年。听说他们这几年花在劳动、运动和各种文件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国际关系学院的党、团关系属北京市委领导。对市委的任何布置,不看具体情况,一律照办,不管有没有关系都搞,这种一般化的做法最害人。

周恩来总理还对学生中近视眼增多很关心。他问是否由于灯光不好,纸张坏,字小,以及劳逸不结合的关系。周恩来总理说,近视眼怎么能打仗呢?当将军指挥还可以,当列兵就不行了。

何英司长第二天就将周恩来总理的上述口头指示写成报告,送曾涌泉副部长审阅。曾涌泉副部长看后,当即作了批示。6月7日,外交部党组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到会同志一致认为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很重要,决定派调查组去学院调查。6月21日,由部长助理刘新权负责组织调查组到学院调查。

调查组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部党委的决定,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对1961年应届毕业生的外语学习质量和教学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并写出了既有具体情况又有分析建议的调查报告。

陈毅副总理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对学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毅副总理看了外交部调查组写的调查报告后,便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并请示周恩来总理同意,决定将学院外语不及格的应届毕业生再留校学习一年。

1961年7月24日,陈毅副总理亲临学院毕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对本科70%的毕业生所学外语不及格。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70%的本科毕业生,学习了5年。外文还不及格,仍需补学一年,这是浪费国家的粮食,我要提出抗议(对学院),提出警告(对同学)。今后你们一定要把外文学好、教好。过些时候我再来检查。必须扭转这个局面,绝不能还是这个样子。”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学校培养出不合格学生,等于工厂制造出的产品是废品”。全院师生听了陈毅副总理的上述批评,都感到震动很大,教育极其深刻。

陈毅副总理针对学院有的党、团组织对学生重视外文学习同非政治倾向混淆不清,甚至把积极学习外文当作“白专道路”来批判的一些“左”的做法,专门讲了关于外文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问题。他说,我们要重视政治,也要重视专业,不能把政治和专业对立起来,而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从来没有空头的政治,政治都是通过业务体现的。外交人员则是通过外交业务来体现政治的。学院是为外交部培养干部的,同学们必须学好外文和有关外交的政治业务课。因为外交业务和外文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外文和外交业务不及格,怎么能从事外交工作?可见没有不结合政治的专业,也没有不结合专业的政治。

陈毅副总理说,不要随便批评同学努力学习外文是个人主义,努力学习并不是个人主义。一心一意为个人的前途打算,这才是个人主义,这是我们要反对的。但是,个人努力学习,为了提高外文水平,便于将来很好地为国家工作,这算什么个人主义?这个界限要分清楚。你个人学习不努力,怎么能学得好?

陈毅副总理说,本届毕业生在过去的五年内有两年多是停课劳动和参加运动。这怎么能学好外语?当然质量不能提高。这要由上级负责,是上级布置的。但是你们可以抵制,可以向上级提出改进的意见。

陈毅副总理最后说,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外语学好。我今天跟你们讲话的目的。就是要你们刻苦用功地学习,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外交人才。

外交学院根据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指示改进学院工作

根据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指示,外交部党组专门开会讨论学院的教学工作,并于1961年9月9日向陈毅副总理呈上了《关于改进学院工作的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学院的领导,并提出了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961年10月5日,国务院正式任命陈毅副总理兼任外交学院院长,陈辛仁为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党委又遵照陈毅副总理的指示,重新调整任命了学院院务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院教学工作的领导。

由于全院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了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部党组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指示,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全院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从9月份开学后,就形成了高潮。在整个学期中,学院党委抓得紧,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从学期中两次检查来看,“四会”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进步较快,如英语、西班牙语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能听懂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广播的外语政治新闻,并能进行日常生活会话。期末考试得5分的增加了,不及格的减少了。

1965年暑假前。外交部又派人到学院,对应届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进行了测验。发现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外语的合格率达到85%。

外交部党组在改进学院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在职干部的外文学习。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有关指示的鼓舞下。外交部部内和中国各驻外使、领馆掀起了学习外文的高潮,许多同志进步很快,较熟练地掌握了外语这一工具。从而保证了中国外交工作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需要。

猜你喜欢
外文陈毅外交部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外文局期刊目录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