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文字游戏细看 原文 作信息推断谨记合理

2009-06-02 03:12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书斋原文中嗅觉

现代文“小阅读”的基本题型包括重要概念理解题、关键语句把握题、核心内容理解题、相关信息判断推断题、表现手法鉴赏题等。前三者的解题方法已经在上一讲中作了介绍,下面谈谈后两种题型的应对方略。

四、相关信息判断推断题

1. 相关信息判断题

“判断”性质的考题在选项设计上常常是把原文的意思换一种表述,然后让考生判断换了之后意思有否变化。

做这类题目,第一步要从原文中找到每个选项的相关表述,第二步要仔细比较原文和选项表述的异同。从各地的试题来看,“相关信息判断题”干扰项的设计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放大原文信息(包括变或然为必然)

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原文或选项中的一些限制性词语,如“有些”“都”“常常”“可能”等,命题者常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陷阱。比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8题的B项——

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查原文第二段,有如下表述:“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原文的意思是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书斋,可以用来从事文化艺术活动。据此我们只能说“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大多在书斋进行”,而不能说“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把“大多”的意思表述为“都”,原文的信息被放大了。

在这种命题套路中,“变或然为必然”的套路用得比较多。比如2007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第10题的A项——

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将从根本上颠覆学术界“成熟森林碳循环趋于平衡”的理论。

原文第一段开头的表述是:“成熟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几乎没有贡献?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可能颠覆这一经典生态学理论。”原文用的是“可能”,而选项里用的是“将从根本上”,变或然为必然,把原文的信息放大了。

(2) 混淆必要条件关系和充分条件关系

原文是“只有……才……”的意思,到选项里变成了“只要……就……”的意思,或者倒过来。如2006年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第10题的B项——

如果一个人既懂得科学的本质是对规律的逼近体系,又懂得科学鉴定的本质也只是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验收这两个道理,他就能理解科学了。

查原文倒数第二段,有这样的表述:

科学的本质是对规律的逼近体系,这种逼近可分为同视觉逼近和不同视觉逼近。在同视觉逼近中,逼近程度好的意义更大;在不同视觉逼近中,不管逼近程度如何,同样有意义。科学鉴定的本质也只是按照“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来验收,不是“鉴定”也不可能是“裁判”。如果一个人连这两个道理都不懂,那就是说,他就不能理解科学是什么。

把引文的最后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连这两个道理都不懂,那就是说,他就不能理解科学是什么”变为肯定句,该这样表述:“一个人只有懂得这两个道理,才可以理解科学。”这与选项B“如果一个人懂得这两个道理,他就能理解科学了”的意思不同。

(3) 混淆“将然”和“已然”

比如2004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卷第9题的D项——

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与此选项有关的文字是文章的最后两段:

“用基因研究的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直接证明了在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黄慰文说。

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选项D的前半句话与上述第一段文字相关,后半句话与上述第二段文字相关。比较后可以发现,后半句话与原文有较大的出入,原文中“有望”两字的意思在选项中以“终于”的意思表达出来,混淆了“将然”和“已然”。

(4) 强加因果关系,或因果关系倒置

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0题的C项——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选项的前半句“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在选文的最后一段;后半句讲琵琶音乐“最具珠玉之美”,相关内容在选文的第二段。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用“故而”衔接明显不对。

(5) 张冠李戴

在设置选项时,命题者故意把张三做的事附会到李四身上,以此迷惑考生。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8题的C项——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在选项中命题者将“有些人认为”替换成“作者担心”,显然是张冠李戴。

(6) 偷换关键词

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基本一致,只是替换了个别关键词语,粗心的考生有时会上当。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8题的D项——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原文倒数第二段写道:“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原文用的短语是“提供了基础”,到选项里变成“成为必然趋势”,关键词被偷换了。

(7) 无中生有

原文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命题者凭空捏造信息。只要把文章读仔细,这样的选项还是比较容易排除的。如2006年高考浙江副卷第10题——

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心理学家认为,弗洛伊德的治疗方法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B. 运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去实践未来的目标,可以加大人的生活意义。

C. 不断的追求既可以激发人的快乐情感,也容易导致人的消极情绪。

D. 体味当前现实生活的乐趣是增强人们积极情感的途径之一。

A、B、D三个选项的意思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述。与A项相关的表述在第六段:“然而在抑郁者‘发泄似地谈论其过去的创伤和失败时,一些倾听的人却走开了。这对抑郁者来说是雪上加霜,此时心理分析对他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与B项相关的表述在第七段:“这种新疗法不让病人谈论‘问题,而是激励病人去识别属于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使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积极的变化。”与D项相关的表述在第四段:“通过训练,人人都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其途径是:提升针对过去的积极情感,引导人体味当前现实生活的乐趣,增强人的生活动力和加大人的生活意义。”而C项的表述不只与原文介绍的塞利格曼疗法相反,而且这个意思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所以答案选C。

2. 相关信息推断题

“相关信息推断题”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题型,主要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合理推断”的能力。该题型包含两个要求:一是要依据原文推断,时时记住这是现代文“阅读”;二是要把握好“合理”两个字的分寸,牵强附会的选项肯定不行,引申了再引申的选项也要格外慎重。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8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 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 人类能够识别约1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

D. 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虽然是“推断”题,但前面讲到过,要时时记住这是现代文“阅读”,所以第一步还是要从原文中寻找每个选项的相关内容,然后思考能否从原文的相关内容“合理”地推出每一个选项。

细读原文可知,与选项A相关的文字在最后一段:“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两人从侧重基因方面研究嗅觉系统为他们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由此“推断”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是合适的。所以答案选A。

与选项B相关的文字主要在开头:“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作者引用王安石的诗句显然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话题,使行文显得既自然又雅致,由此推断出“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是很牵强的。

与选项C相关的文字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但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并没有涉及“嗅觉受体”的种类问题,也没有论及识别气味的种类与嗅觉受体的种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所以由原文“推断”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选项D的表述与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相矛盾。阿克塞尔和巴克两人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并且侧重在基因方面,最后获得诺贝尔奖。与前人相比,两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都是“创造性的”。而选项“推断”出“科学研究应该……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显然是错误的。

在做上述试题时,笔者始终强调两点:一是依据原文推断,二是合理地推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合理”的尺度很难把握,推断题引发的争论一直都很多。这也是这种题型的天生不足之处。

五、 表现手法鉴赏题

这种题型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它与现代文“大阅读”在考点上容易重复。浙江省高考语文卷自行命题五年来,只在2007年作了尝试。那一年浙江卷的第9题是这样的:

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 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 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 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答案为选项D。

据笔者看来,“大小阅读”的考查功能有严格的区别,文章表现手法之类的考点还是放在“大阅读”里为宜。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实践看,这种题型生命力不强。所以从备考“小阅读”的角度来讲,同学们在这类题型上完全可以少花点时间。

猜你喜欢
书斋原文中嗅觉
我的书斋
超强嗅觉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大美于斯书斋外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