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显理论谈同位短语

2009-06-02 09:23史彩霞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

摘 要:同位短语是由前位与后位组成的,前位与后位构成一种复指关系,它们的位序存在一种认知机制,我们可以用突显理论加以解释。

关键词:同位短语 前位 后位 突显理论

把同位短语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基本短语是否具有充分的依据,这是语法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把同位短语归到偏正短语的一个下位类,最近几十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都把它与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动宾短语等并列,用以区分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一、同位短语的内涵

有的学者把同位短语称作“复指短语”。张钟和指出:“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连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同一种事物,并作同一个句子的同一个成分,这样的短语就叫复指短语”。[1]李勉东指出:“同位短语由所指内容相同的两部分组成,两部分意义上有复指关系,共同充当一个句法成分,也叫复指短语”。[2]黄伯荣、廖序东这样给同位短语下定义:“同位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也一样,共作一个成分”[3]。胡裕树下的定义是:同位词组两部分叠用,指同一事物。《中学教学语法系统纲要》指出:复指短语,即两个词或两个短语指同一样事物,作同一个成分。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认为同位结构是一种同位性偏正结构,复指的两部分紧连在一起,构成一种特殊的偏正结构。[4]

从以上定义可看出对同位短语的界定存在着分歧,即同位短语应该独立划为一类,还是应该归入偏正短语之中。

笔者认为,同位短语有自己的构造特点,同其他类型的短语比较起来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因而同位短语应独立出来。根据以上学者的定义,同位短语的内涵可概括如下:

(一)同位短语必须由两部分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把位置在前的称作前位,把位置在后的称作后位。前位和后位可以是包容关系,也可以是一种等同关系。例如:

(1)英士认出她是妹妹芳士的奶娘,也喜欢的了不得。(《去国》)

(2)朱衡这个孩子,闹的太不像样了,现在到处都挂着他的像片。(《去国》)

例(1)中“妹妹”包括“芳士”,例(2)中“朱衡”和“这个孩子”是一种等同的关系。

(二)同位短语的前位与后位必须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方面来指称同一人或同一事物的。即前位与后位的意义是不同的,但所指内容相同,必须指同一个对象。例如:

(3)若没有学生出来爱国,恐怕中国早就灭亡了!照此说来,亏得我有你们两个爱国的儿子,否则我竟是民国的罪人了。(《斯人独憔悴》)

(4)这时化卿先生从外面进来,叫道……(《斯人独憔悴》)

例(3)从亲属关系角度描述“你们”,例(4)从称呼角度描述“化卿”。

(三)同位短语的前位与后位的语法地位是相同的,即在句子中二者紧密相连作同一句法成分。例如:

(5)兄弟二人听完了,都半天说不出话来。(《斯人独憔悴》)

(6)当时真是可以当得‘热狂两个字,整年整月的,只在刀俎网罗里转来转去,有好几回都是已濒于危。(《去国》)

例(5)中,“兄弟”和“二人”作句子的主语,例(6)中,“狂热”和“两个字”作句子的宾语。

二、突显理论与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是由两部分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构成同位短语的不同方面可以用突显理论进行较好的解释。

突显是知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一个事物或情景,由于我们观察的视角或注意的方式不同,就会由于突显的差别而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心理图式和意象。突显的事物是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是容易识别、处理和记忆的事物。根据Langacker的观点,每一种识解都将一个侧面加于一个基体之上,这与认知主体的视角和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例如:

(7)小霸王周通正在半山里看见,便飞下鹅卵石来,呼延灼慌忙回马下来。(《水浒全传》)

(8)可请霹雳火秦明打头阵,豹子头林冲打第二阵,小李广花荣打第三阵,一丈青扈三娘打第四阵。(《水浒传》)

(9)你们淫妇王八一条藤儿,多嫌着我。(《红楼梦》)

上面例句中的“周通、秦明、林冲、花荣、王二”,我们可以从不同识解角度来描写他们,作者用“小霸王”“小李广”来比喻“周通”“花荣”;用“豹子头”来比喻“林冲”的勇猛;例(9)用“你们”直指“淫妇王八”这一类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来突显他们不同的侧面,这些特征又是容易吸引人的地方,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会在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意象图式,对人物的认识也就更深刻。

突显理论涉及到显著度的问题。显著度就是被识别和处理的显著程度,突显某事物就是增加它的显著度。事物的显著度的差异有一条基本规律,即具体的比抽象的显著,同位短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具有修辞意义的同位短语便是对这一规律的有力印证。例如:

(10)那两更夫一个生的顶高细长,叫作“杉蒿尖子张三”;一个生的壮大黑粗,叫作“压油墩子李四”。(《儿女英雄传》)

(11)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作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作青草蛇李四。(《水浒传》)

(12)不到半个月,那花胳膊王三就编了法子,把他爸爸也算了个强盗,用站笼站死。(《老残游记》)

用“杉蒿尖子”“压油墩子”这些具体的事物比喻“张三”“李四”,突显了顶高细长、壮大黑粗这样的特点;用“过街老鼠”突显张三人品晦暗的一面;用“青草蛇”突显李四行动迅捷,为人狠毒;用“花胳膊”这一典型的生理特征来突显“王三”这个人物。

语境可以对认知框架进行调整,使原来不在认知框架中的事物放在临时的认知框架中,使其显著度增加。汉语表达式中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名词”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独立出来既可以是同位短语,又可以是偏正短语,如果把这一表达形式纳入一定的认知框架中,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便不会产生歧解。例如:

(13)我应当对他们说几句话,勉强提起精神来,微笑着对着他们,刚想起头一句,就是“我们军人的天职”

(《一个军官的笔记》)

(14)他母亲哭着说:“我们孩子不能活了!你们老爷们偿他的命罢!”(《三儿》)

(15)哪里是我们?……是我们两边的舰长下的命令,我们不能不打,不能不开炮呵。(《鱼儿》)

(16)我们国文教员总是前清的举人秀才,读的书总是《古文观止》一类。(《家》)

“我们孩子”“我们两边的舰长”在独立运用时既是同位短语,又是偏正短语,在作品中有语境的限制,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明显,它们只能是偏正短语。“我们军人”“你们老爷们”“我们国文教员”在独立运用时既是偏正短语,又是同位短语,但有上述语境的制约,复指关系突显,它们只能充当同位短语。

Langacker认为词语的意义可由侧面与基体结合起来描写。表达式的语义极相当于一个语义结构,其覆盖的相关认知域的范围叫基体。一个词语的基体就是它能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涉及到的范围,这是意义和理解的基础。与其相对的是侧面,指基体内被最大突显的一部分,成为基体内的焦点,也是词语所表示部分的语义结构。笔者认为:同位短语也可以由侧面和基体两者结合起来描写,才能深入地解释同位短语。例如:

(17)英士认出她是妹妹芳士的奶娘,也喜欢的了不得。(《去国》)

(18)还有几个意气相投的同学小友,现在也不知道他们都建树了什么事业。(《去国》)

(19)诗人静伯到这里来消夏,已经是好几次了。

(《爱的实现》)

“妹妹芳士”以亲属关系为基体,突显“妹妹”这一身份;“同学小友”以同学朋友关系为基体,突显的是同学这一侧面;“诗人静伯”以人物的地位为基体,突显的是诗人这一身份。将基体与侧面结合起来,人物描写便更加全面。

选择一个情景或事件的不同部分作为侧面,就产生了不同的语法构造,因为情景或事件的任何部分都可能成为被突显的侧面,被突显后就可置于句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同位短语中的前位则居于这一结构中的显赫位置,是被突显的部分。例如:

(20)俺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西游记)》

(21)那人揉了眼睛一看,才晓得是自己认差了,慌得他连忙跪下,道:“姑娘,是我小老二眼瞎了。(《儿女英雄传》)

(22)你丁小槐谈为人民服务,我是今天才认识你?

(《沧浪之水》)

例中“俺老孙”“我安冀”把第一人称代词放在前位,有意突显本人,而不是别人,具有强调自己的作用。例中“你丁小槐”把第二人称放在前位,具有直指对方的意味。

三、余论

综上所述,同位短语具有偏正短语不具有的特点,这是它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因而把同位短语划为独立的一类具有一定的理据性。同位短语中的前位与后位具有复指关系,对同位短语进行描写需要把基体与侧面结合起来,前位是射体,是被突显的部分,后位是被次突显的部分。在认知过程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识解同位短语,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钟和.现代汉语简明语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李勉东.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汉语语法修辞词典[Z].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5]杨爱姣.修辞同位:近代汉语里的一种特殊的同位结构[J].修辞学习,2005,(2).

(史彩霞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