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体验式教学操作策略刍议

2009-06-08 03:00杨文静
成才之路 2009年32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教育语文

杨文静

摘要:采用体验式方法进行中等职业语文教学,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人类认知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秉持由目标定策略的原则,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体验式教学操作策略。体验式操作策略有一定的文体适应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语文;中职教育

2009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依托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无论字词的识记、阅读能力的养成、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形成,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认知能力、拓深思维力度、涵蕴人文素养,这是一个习得和内化的过程,那么使学生调动生命体验、与文本产生生成性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体验才能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精神的引领和启迪”。历史上,人们就在教育儿童成长中认识到应该“通过实例与劳作,生动活泼地教育与塑造他们,使得知识成为思想的本质与习惯,而不是思想的附属物;不是舶来品,而是自然拥有”。体验作为一种认知途径和教学思想的重要性曾在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法国的卢梭,美国的杜威、罗杰斯,捷克的夸美纽斯,德国的狄尔泰、伽达默尔、卡尔·雅斯贝尔斯,我国的陶行知等思想家、教育家那里得到关注和论述。“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体验是人们通过鼻、口、耳、目、手等感官对人、事、物、景等进行移情,加以主动探究,从而达到知、情、意的迁移与生成,架构由事实判断抵达价值判断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真正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一般致力于技能的学习,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潜质较强,在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既贴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又顺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实现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语文教学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任务,应分别采用不同的体验式方法。

第一,字词的学习,可根据形式和内涵两个层面采取感官运用置换和情境联想法等方式。字词形式的学习,可以采取感官运用置换的方式加强学生印象。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机制即通过调动信息接受者的视、听、味、嗅、触等感官,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积累感官记忆,生成自动化的内置认知。因此,感官经历的陌生化是必经之途,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创新知识体验方式,做到学法的实用性更新。在记忆字词时,可以让学生口说字体的笔画和部首的方式代替听写,使之由触觉器官的运用置换为发音器官。这样在保证检测效度的前提下,既规避了听写的窠臼,又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字词内涵学习可以采用情境联想法等方式。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对把荷花比喻为“刚出浴的美人”的特征的归纳,许多学生归纳为“干净”。让同学们联想教室清理的情境可以用“干净”,对于人则更应体现雅致的美感,可以启发学生找出诸如“洁净”“纯净”等同义词。

第二,文本主题和内容,可以采用生活经验联想法、角色互换法、课件展示法等。如何把薄薄的一本语文教材上成五光十色的生活的大书,从而实现语文课与学生的息息相关,达到大语文的境界,关键是让学生由文本的“管”窥到语文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与自然水乳交融的“豹”。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则必须保证作者、作品与我们眼下生活经验的“零距离接触”。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对于“为何作者把不会发光的荷花比喻为‘明珠‘星星”的问题,可启发学生由夜晚荷花的绿色看起来是黑色、冬天夜里下雪时白得耀眼的生活常识联想这种情景突出了荷花之“白”,从而体会到比喻的妙处和审美的愉悦。而对于一些描写人事的文章,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可以采取角色互换法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比如,在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时,结合同学们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心理特征,为使他们能理解母爱的分量,我们采用了课堂剧的形式。把文本改编为获奖之后、偏方治腿、助儿成才、成名思母四幕剧,从而让同学们在一举一动中揣摩角色的心理,获得情感教育。学生很少见到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圣地有关的文章可以采取课件展示法,它集声色于一体,能直观展现风物,在常识引介方面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神奇的极光》这篇课文时,由于极光是发生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的自然现象,我国居民很少见到,我在导入部分就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一大自然的奇观,从而使同学们在发出啧啧称奇的赞叹声后热切地投入了课堂学习。

第三,语言风格、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学习也可采用生活经验联想法和情境设置法。如在学习《古诗十九首(选二)》时,为让同学们体会叠音字的表达效果,我把名单上同学的名字进行了单变双、双变单的转换,两相比较,在课堂气氛的空前活跃中,同学们自然得出叠音字可表达程度的加深、感情的浓郁和音韵的优美的效果。比如,在《合欢树》的教学中,讲象征的修辞手法,可以在黑板上投出合欢树的形象,再启发同学把它与主人公有关的情绪抒发出来,通过联想和想象,从而总结出在合欢树上凝聚了作者自己、母爱、母子深情的多重意蕴,因势导出“用合欢树表达丰富的感情,赋无形于可见,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的象征手法。在领会诗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时,我曾用杯子盛了三枝姿态、颜色各异的康乃馨,让同学们根据看到的景象,闭上眼睛5分钟想象自己曾遇到的痛苦或快乐的事,随后,以“我最喜欢的一朵花”“花儿,我想对你说”展开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体会景由心造的道理。

第四,在作文教学和口语习练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人、事、物、景,抒发情绪和感悟。写作文时可以让学生以班中的人或物做模特写同题作文加以评析,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心理鼓舞下的参与度。结合身边近期的事件来写符合认知的相关度原则,更易于使学生能有感而发。比如,在刚刚结束社会实践归来的学生的课上,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实践经历做总结,写自己难忘的人、事、情,有的同学就写出了情感丰沛的文章。口语练习宜结合时事和职业特点进行。在2008年四川汶川县发生地震后的口头演讲练习中,有的同学就以《距离》为题讲道:“2时许,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房倒屋塌,死伤无数。对于地震,历来都有动物预警的说法,可为什么成都动物园的动物只在震后才有强烈的惊慌反应?难道说只有野生的动物才能预知灾难,而养尊处优的圈养动物就不行了吗?人说‘距离产生美,可成都动物园的动物在水泥地上、铁栅栏里却没感知到来自地心的微妙变动。适当时间的疏远和空间的阻隔会为邂逅的瞬间酿就甘醇的芬芳,但旷日持久的分离和生活环境的变迁却也有可能筑起一座难以穿越的围墙。”长此以往,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流畅表达来自用心练习,这可以有效规避书面、口头语言运用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中职教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