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石油企业的应对策略

2009-06-08 08:51
管理观察 2009年12期
关键词:石油企业金融危机

李 姝

摘要: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产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造成石油危机的外部原因、内部环境、资金运转和库存情况,寻找尽快摆脱困境的办法,并研究经济低迷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扩张兼并,为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关键词:金融危机;石油企业;结构性危机;收购兼并;资金链;

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机构接连倒闭,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汽车业濒临破产,失业率节节攀升,私人消费下降,企业投资负增长。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回落到2008年的3.7%,2009年将进一步回落至2.2%左右。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由2007年的2.6%,回落到2008年的1.4%,2009年将进一步回落为-0.3%。这将是战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首次出现下降。而在此次影响范围、涉及行业均为历史罕见的经济下滑中,石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与金融行业联系紧密的商品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给石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制定未来的企业运营策略成为石油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1. 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由于此次危机属于结构性危机,石油行业涉及的资金规模庞大、对商品流动性和金融行业的依赖很强,因此受到的影响也相对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需求减少导致油价大幅下挫: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使全球商品需求大幅滑落,直接影响贸易交易量迅速萎缩。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需求也大幅缩水。初步预测,2009年全年平均石油需求量将减少85万桶/天,如经济继续恶化,需求量最多可能减少240万桶/天;与此同时,石油库存则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需求量的大幅萎缩与库存的增加,导致石油价格直线滑落。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上半年诸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一路走高,并在2008年7月3日达到145.29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随后国际原油价格开始持续下跌。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石油需求受到严重打压,尽管欧佩克极力减产来控制油价下滑,全球各国通过减息、注资等渠道应对市场疲软,但随着全球风向标美国经济体系的逐步衰退,市场心态继续恶化。到今年1月20日,油价已跌到35.4美元/每桶的水平,是三年半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1.2上游投资成本高,资金紧张:

由于此前国际石油价格连年攀升,石油产业迅速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油田的勘探开发成为投资的热点项目,投资成本也水涨船高。而前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大多数上游开发项目运营成本大大增加。据了解某些上游项目的投资成本已达到了30美元/桶的水平。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萎缩,石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很多上游项目产出收入大幅缩水,低于前期投入成本,加之金融危机银行纷纷缩紧银根,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条件,致使上游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大,有些企业甚至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此外,很多石油生产国多为经济落后国家,他们利用自身石油产品作抵押申请大量贷款和外债,而随着油价下滑,必须生产更多的原油才能偿还贷款和外债,使得本国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经济形式继续恶化,政治局势也随之开始动荡。

1.3下游炼厂利润缩水,库存积压

下游石化产品、成品油的需求下降,致使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严重影响炼厂利润,前期产品库存积压。迫使炼厂大幅降低开工率。据了解,2008年下半年中石化炼厂的开工率仅仅维持在60%-70%,一些地方炼厂甚至将开工率下调到40%。据统计,2008年下半年地方炼厂最多亏损达1200元/吨。

1.4贸易商资金吃紧

需求的减少导致贸易量大幅萎缩。上游、下游企业均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对原油和油品的销售及采购环节资金运转进行严格控制,生产商越来越多的要求买家以预付款形式进行采购,而炼油厂等终端用户希望尽量延长付款期,如此恶性循环,处在中间环节的石油贸易商运转资金也严重紧缺,

2. 困境中的机遇

2.1上游项目收购的好时机

很多上游生产企业和生产国都面临资金紧缺的难题,一些中小型上游企业前期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管理,资金链中断,纷纷选择出售手中的上游项目甚至部分公司股份,以解决资金困难。因此对于资金充足但规模较小的新兴石油企业来说,目前是收购上游项目的绝佳时机。一方面可以利用目前历史低位的石油价格优势获得比前期低得多的收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购油田项目的控股公司的形式间接获得上游项目,既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上游资源,又能够轻松绕过很多石油生产国为控制上游区块进入者设置的准入制度的瓶颈政策。

2.2炼厂负荷降低,适时准备扩容

由于下游产品市场低迷,炼化企业库存普遍较高,多数企业都将开工率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但由于原材料市场也处于相对低位,炼厂可以选择利用闲置资金或合理融资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扩建和改造,既不会对现有较低复合的生产产生过多影响,又可以利用相对低位的原材料市场获得最优惠的改造和扩建成本。炼厂设备扩建和改造的周期通常为2年-3年左右,待改造结束后,市场下滑的周期也基本结束,转而走向上扬,正好可以利用扩充的产能获得更好的产品效益。据了解,目前中石化集团扬子石化以及部分地方炼厂都在进行类似的改造和扩建工作。此外,国际市场原油和燃料油的价格变动并非完全一致,上述两者均可作为炼厂加工原料使用,炼厂可以根据市场原油与燃料油价差的变动,根据加工产品及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采用原油、燃料油按比例掺炼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2.3贸易商严格控制融资风险,开拓采购渠道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量大幅萎缩,贸易机会也相应减少。同时生产商、终端用户和银行纷纷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资金使用,使很多贸易商资金紧缺,致使一些中小贸易商甚至少数国际知名贸易企业纷纷倒闭或转型。市场原有的供需结构被打破。然而对那些新兴的经营良好的石油贸易企业,前期严格的风险控制使其没有受到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拥有良好的资信,市场原有供销结构的重新构架,恰好为新的市场进入者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这些企业可以利用其他经营不善的竞争者纷纷离场的机会,依靠自身良好资信和融资能力为生产商提供预融资,从而获得稳定的一手油源,占据市场空缺,增加自身的市场份额,为市场回暖后的销售做好充分的准备。石油贸易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石油仓储设备,配合适当的保值手段,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灵活安排油品的采购和销售,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实现贸易环节的增值。

综上所述,剧烈的市场变动对于企业的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动荡中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会发现很多难得的机遇。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挑战,使用正确的经营手段,巧妙利用市场的变动,在变革中及时抓住机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为企业今后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注释:

1.上海证券报 2009-01-10日

2.World Oil Market Forecast Pira Energy Groap 2009-01-24日

3.Rim中国成品油报告 瑞姆亚太能源咨询有限公司 2009-02

作者单位: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石油企业金融危机
石油企业总图的现代化探析
浅析石油企业总图设计发展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