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软件,政府应及时解释

2009-06-10 08:58
环球时报 2009-06-10
关键词:工信部权威网民

张 禾

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上网,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文要求,7月1日以后,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的计算机出厂前将预装一款过滤黄色网站的软件。这本是政府部门推行的一项有利于网络管理的措施,而且这种做法并非中国首创,但却引起了一场有境外媒体参与的风波。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收紧互联网控制”的报道,从标题上就能清楚看到报道的倾向性,过滤黄色网站的软件被当成“中国钳制互联网”的例证。对此类问题十分敏感的西方媒体在8日、9日连续做了大量报道,其中掺杂着不少猜测甚至对事实的歪曲描述。大多数中国人是从国内媒体批驳外媒的报道中才得知有这么一回事。国内网站也是在事后才公开了工信部的有关文件。

从网民的反应看,国内民众对此也有不少疑虑。据9日一家国内网站所做调查,一半以上的网民投票不支持此举。认为该软件达不到净化目的的网民高达83%。而据了解,外国使用这类软件的企业、组织以及个人很多。发达国家的类似软件功能更强,并得到大量社会支持。中国网民显然对这款软件的各种信息了解太少,比如它装在电脑上,但可以不打开,甚至可以卸载,知道这些信息的网民并不多,相反,不少人担心,安装了这样的软件,会造成计算机经常出现问题。一些媒体还就此采访了软件制造商,但生产商的解读毕竟不能代表政府,由于他们的商业身份,反而会引起民众更多的猜疑。

工信部在出台预装这个软件的要求之前,当然会考虑到了中国的现实。但对于这样一件牵涉面如此之广,又引起广泛疑虑的大事情,政府各部门应考虑得更细,事先就向社会做出全面的、权威的解释。

从国内媒体的报道看,工信部的文件5月19日就发布了,但自那时起直到现在,中国社会都未有所反应,政府各相关部门也未做解释。直到外媒突然把事情炒大,有关部门到昨晚本报付印时才开始正式回应。这之前由于缺少权威信息,也就没有中国大陆的有力声音与外媒进行对抗。

《华尔街日报》9日再次刊发报道,渲染“中国网络过滤新软件迷雾重重”。报道称工信部的通知用词含混不清,并挑出一些具体的刺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境外大媒体的声音不太可能不对中国国内的信息流产生任何影响。

诚然,西方媒体对中国一直带有偏见,这增加了中国按照自己国情行事的舆论复杂性。我们相信,面对民间的一些疑虑,以及境外媒体不怀好意的攻击,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拿出尽可能权威、细致的解读,而且这种回应今后将不得不越来越快。事实证明,抢占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永远是重要的。对过去处理这些问题经验不足的中国官员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技术活儿。▲ (作者是北京媒体人。)

猜你喜欢
工信部权威网民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工信部开油耗超标罚单 自主车企备战6.9升红线
对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的探讨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