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2009-06-10 05:30叶平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8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

叶平江

摘要: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阐述了后浇带的定义,提出了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后浇带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68-02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都采用后浇带的施工,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沉降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长期以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也不断发展,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总结了混凝土结构中后浇滞设计与施工问题的处理。

一、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计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设计问题

1.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连接是否设后浇带,要根据上部结构及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情况而定。设后浇带有其适用条件,并非凡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均可设后浇带。有的工程应设永久性沉降缝的却设后浇带,等于未设永久性沉降缝,有的工程可完全不设后浇带却设了,使设计复杂,施工困难。

2.后浇带的位置选择问题。普遍认为应选在结构内力较小处。目前设计中,有只标注后浇带的大体位置,而无确切要求者,有要求设在梁、板跨中处;也有要求设在梁、板跨1/3处;因此,由于设计不统一,往往造成施工出现差错,不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墙、梁、板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交代不明。从规范的角度来看,设计图纸应有明确交代,并绘制详图。但有些设计只标注后浇带的位置及宽度,对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无具体要求,这就加大了施工的不确定性,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后浇带的缝宽有800mm、1000mm两种规定,设计时很难确定。

4.后浇带的钢筋断开与否难确定。为防止在同一截面钢筋焊接接头过多选择断开,但是不宜直接通过一个开间。有的工程设计为后浇带,但施工单位却先建主楼,待高层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裙房,不留后浇缝,而是预留出钢筋,低层施工时再焊接,这虽是后浇缝的一种变通形式,但施工时未按设计要求做,易带来一些问题。

5.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有普通混凝土提高一级强度等级、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等规定。

(二)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常见问题

1.后浇带的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并按规定做成企口式,但有的工程采用木模隔断做法,由于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对楼板的后浇带两侧,有的不支模,留成自然槎,更不易保证质量。

2.钢筋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后浇带一般预留800 mm宽,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施工中由于对钢筋的保护措施不力,有些板的钢筋被踩弯或压弯,虽相对数量不多,但若不采取补救措施就浇筑混土,则会对板结构受力不利。

3.后浇带未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设计要求留企口缝,实际留直槎,板的后浇带处不支模板,留成斜坡槎,虽然在浇筑混凝土前经清刷、凿毛,但不认真,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使混凝土补齐后连接较差。如某高层商场,裙房与高层连接处的后浇带,用不收缩混凝土补齐后个别处出现了裂缝。

4.其他原因。后浇带的封闭时间的控制不当,后浇带的施工顺序,对后浇带的养护不重视等等。

二、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计控制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类型。后浇带的种类有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几种。设计中要根据工程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例如,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

2.明确后浇带的宽度要求。通常认为,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厚度有关,根据后浇带处的接槎形式、钢筋搭接、施工难易程度等灵活掌握,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通常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3.明确后浇带接缝形式。当前,后浇带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几种形式。在设计时,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来确定,当墙、板厚度小于30cm时,可做成平直缝;当厚度大于30cm小于60cm时,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当墙板厚度大于60cm时可做成企口缝。

4.对于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后浇带的类型是决定钢筋断开贯通与否的首要因素。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应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5.明确后浇带后浇混凝土的强度和种类。后浇带中的后浇混凝土,有采用普通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和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掺加微膨胀剂等方法来防止新旧混凝土接缝收缩开裂。对于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水泥应采用32.5R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膨胀剂和外加剂掺量产品性能要求等的设计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

6.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当明确。后浇带中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浇灌时间是不同的。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不同水泥、水灰比、养护条件的混凝土,一般应控制在施工后60d进行。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浇筑后浇带,在设计图纸中对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当有具体的说明和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控制措施

1.要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带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施工中钢筋被踩弯,浇筑混凝土后产生裂缝等;采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级,所用原材料和外加剂必须经过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2.对钢筋的处理。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做好保护,上铺木板防止施工过程中被踩压弯和被污染等现象,若保护不好也不采取补救措施就施浇该处,则对该处受力不利。

3.后浇带的施工顺序。后浇带留置支撑顺序应随施工层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支模浇筑也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当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其支撑拆除则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模板拆除也应相同。

4.后浇带的封闭时间的控制。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5.重视后浇带的养护。养护应以浇筑后12h开始,保证其表面两侧湿润。国标要求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正常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虽然长期的湿养不能减少混凝土的最终收缩量,但初期的认真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裂纹。

三、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也应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目的,保证每个工程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福元.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J].山西建筑,2007,33(18).

[2]姚延龄.混凝土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预防控制[N].建筑时报,2006.

[3]李玉兰.浅谈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煤炭工程,2005,(12).

猜你喜欢
混凝土结构
建筑工程中塑料模板的应用探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的探讨
建筑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探讨
关于水工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加固设计的要点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