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透视美国金融海啸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2009-06-10 07:19欧大军
红广角 2009年2期
关键词:海啸信用马克思

欧大军

金融海啸具有爆发快、来势猛、传染性强、范围广、影响深、周期性等特性,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海啸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的研究兴趣与重点在于,以金融衍生品为研究重点,运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阐述美国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影响,从法律与经济政策相配套的层面,提出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防范机制,以请教于方家。

一、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美国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诸如债券、汇票等有价证券,股份公司的发展又形成了大量股票,从而产生了巨额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指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能给所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或者说,虚拟资本是同国际资产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可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各种凭证。

第一、银行资本的物质构成具有虚拟性

1,有价证券具有虚拟性。银行资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汇票。二是现金(金或银行券)。另一部分则是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债券、国库券。马克思是把银行资本第三部分有价证券称为虚拟资本,而且这种资本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资本越来越虚拟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马克思说:“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虚拟资本作为银行的资本是因为:一是可以获得定期收人,通过定期买卖证券大量赚钱;二是可以通过掌握股票、债券控制企业;三是可节约自己的预付投资。

2,金融衍生工具也是虚拟资本。随着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工程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等向金融领域渗透,特别是现代数学、博弈论、数理统计及信息经济学等也被运用到金融领域中去,出现了Blrdck-schole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们是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石和金融创新理论之一。在这些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诸如各种各样的期货、期权以及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承诺、上限和下限、票据发行便利等等。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是金融改革创新的结果,但其本质上也是虚拟资本的进一步深化,是金融信用的延伸与发展,展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衍生信用”和“虚拟货币”等概念的规定,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

第二、虚拟资本的固有特性诱发金融风险

虚拟资本也是商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买卖,但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价格的独特运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的急增,有价证券投机活动就会盛行,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往往快于实际资本的增长,使资本的所有者与资本的职能相脱离,使它们的票面价格往往与市场买卖价格相背离,必然使它们成为投机的对象,加剧欺诈、勒索等活动,最终导致资产贬值,形成“泡沫经济”现象。马克思说: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

马克思把虚拟资本价格回落称为一个复归原点的运动,他说:“一旦风暴过去,这种证券就会回升到它们以前的水平。”这种“回归性”显示虚拟资本价格的暴涨必然要下跌,“泡沫经济”必然要破灭。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与金融货币市场中的汇票的暴跌,往往反映着“经济过热”或“泡沫经济”及通货膨胀或是上市企业业绩下降,经济结构出现不利增长的态势。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剧烈的冲击,尤其在开放的资本市场中甚至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与金融货币危机的可能。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虚拟经济的交易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与实物的相分离意味着“信用货币的贬值会动摇一切现有的关系”。

信用危机导致虚拟资本那种带来收入的特性将大大丧失,虚拟资本量也将大大减少。马克思说:“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而在证券交易所内流通的时候,也是如此。它们的价格随着利息的提高而下降。其次,它们的价格还会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而下降,这种缺乏强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最后,股票的价格也下降,部分是由于股票有权要求的收入减少了,部分是由于它们代表的往往是那种带有欺诈性质的企业。在危机时期,这种虚拟的货币资本大大减少,从而它的所有者凭它在市场上获得货币的力量也大大减少。”

美国金融海啸爆发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它具有必然的规律性,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1,经济周期所致。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不断交替的周期性波动,一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十年一次,经济周期决定金融周期,两者基本一致,这次美国金融海啸是受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的结果,无疑具有规律性。正如IMF研究部主任迈克·穆莎所说:“银行业所经历的困难,某种程度上都与宏观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周期有关。银行在繁荣期内常常发放一些风险很大的贷款,而这些风险大的贷款到了萧条期就会发酸,即变成呆账。”

2,人为的次贷危机的作用。次级贷款一般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贷款者信用以及还贷能力低,但贷款利率高,而收益也高。“9·11”以后,美国政府为防止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信贷利率,鼓励房地产迅速发展,以求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在利益驱动下银行等贷款机构不断降低贷款门槛,给信用低或不具备贷款条件和还贷能力的人贷款买房地产。2006年底开始,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但利率上升,贷款者无法还贷,引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不断繁升。大量银行、投资机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连续不断出现亏损和倒闭,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过程尽管布什政府出台了各种救市方案,但依然无济于事,最终引爆了震惊世界的金融海啸。

3,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不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追求高额利润,为达到目的必须依赖虚拟资本的高扩张、快速循环来实现。而虚拟资本的特征就是以少量的资产,通过负债融资,大规模扩张,获取比原资产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利润。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实行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导致金融衍生品滥用,对冲基金大量涌现。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形成大批投机行为,造就了美国金融衍生迅速大量繁殖与成长,从而使美国的经济一定程度上成了空壳经济,泡沫经济,特别是,使美国乃至全球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美国这个链条环节出现了问题后,便出现连锁反应,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总而言之,经济周期具有它的固有规律性,谁违背了它谁便会遭到惩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

猜你喜欢
海啸信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