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与环保 迪卡普里奥的双重工作

2009-06-10 05:30
人物 2009年5期
关键词:迪卡普里

柳 芭

在今天的电影圈,迪卡普里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万人迷”,当年乘着《泰坦尼克号》,年轻英俊、充满朝气的他旋风般风靡全球,成为影迷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年仅35岁就取得了令人欣羡的成就:19岁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22岁获封柏林影帝,两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的获奖履历令人炫目。当然和许多年轻演员一样,他身材也曾一度发福走样,布满沧桑的脸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青春叛逆少年模样,但他不断进步与成熟的演技都向世人昭示:他不仅仅是一个偶像,更是一名演员,一名可能载入史册、创造历史的演员。

在创造自己演艺事业的同时,迪卡普里奥还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他住太阳能房子,开混合动力车,还投拍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录片,迪卡普里奥说:“我人生的两大激情就在于演戏和环境保护,在这两件事上,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工作着。”

与达·芬奇同名的男孩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197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他的名字取自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这里面有个小故事,据说,当时已身怀六甲的他的母亲在看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画展时,肚子里的小宝宝踢了妈妈一脚,似乎对达·芬奇的画很感兴趣,因此妈妈就给宝宝取名莱昂纳多。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母亲是德国人,他的一头金发和清秀的脸庞便得自母亲。他父亲是意大利人,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充满着乌托邦的梦想,年轻时在纽约街头过着放荡的反潮流式的生活。在迪卡普里奥的许多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反叛的影子,大概也是遗传基因所致吧。迪卡普里奥一出生,父母便离异了,但幸运的是,父母的离异并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什么不良影响。他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周末则和父亲一起度过,他和父母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他们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他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在影视表演方面在小小年纪就显出了天分。5岁就参演电视剧,此后逐渐在一些电视剧、商业广告和儿童节目中出镜。

1990年,16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电视剧《成长的烦恼》的拍摄。因为触及家庭生活伦理,情节真实生动,演员表演出色,这部剧集在中国也曾家喻户晓,播出时引起不小的轰动。虽然迪卡普里奥在片中并未出演主角,只是客串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路克,但他无可挑剔的表演抢尽了风头。此后,他片约不断。1991年,完成了银幕处女作《魔精3》。1993年,参加《这个男孩的生活》的拍摄,与大明星罗伯特·德尼罗演对手戏。他饰演一个跟随母亲逃离粗暴男友准备开始新生活的男孩,但当母亲遇到一个修车工并与之结婚,以为可以过正常生活时,未曾料到这个男人也是一个粗鲁冲动的人,而且是个酒鬼。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少年因受继父虐待,内心无比痛苦压抑,但仍然在心里藏着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逃离这种环境。他的演技首次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同年,他还出演了《恋恋情深》中的一个弱智儿童亚尼,约翰尼·德普饰演他的哥哥。聪明伶俐的迪卡普里奥饰演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无疑是个挑战,他以淳朴自然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并获得1994年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而此时,他只有19岁。1995年,迪卡普里奥又在《篮球日记》中塑造了一个问题青年,他热爱篮球,梦想成为篮球明星,但又对现实不满,他和朋友涂鸦墙壁,四处偷钱生事,对世事不公的愤怒变成他们生活的动力,最终沉溺于毒品难以自拔。迪卡普里奥骨子里的那份桀骜不驯和外表时而孩子般的幼稚、时而成人似的深沉,正好符合角色的需要。他将这个处于青春期、躁动不安的青年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同年,他又与大牌明星莎朗·斯通合作出演西部片《致命快感》。莎朗·斯通对迪卡普里奥评价极高,她称赞,“这个年轻演员是我见过的演员中最有天赋的一个。”迪卡普里奥也确实不负厚望,他把人物身上那种少年枪手的狂妄和无畏精神以及与父辈冲突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后,他拍摄了《全蚀狂爱》,饰演同性恋诗人兰波,又与大明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戴安娜·基顿、罗伯特·德尼罗共同出演《马文的房间》。年纪轻轻的他无疑是幸运的,不仅有机会与大明星合作,向他们学习,而且饰演的角色也多是性格复杂的人物,这无疑锻炼提高了他的演技。

1996年,在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他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罗密欧形象。在这部旧瓶装新酒的莎士比亚名剧中,他的表演融狂躁不安、反叛精神和多愁善感于一体,这个现代版的罗密欧不仅成为亿万少女爱恋的偶像,而且也使他荣膺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在人们的印象中,如果颁给一个人终身成就奖往往意味着此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就已不幸辞世。所以当迪卡普里奥在30岁时就获得圣塔芭芭拉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时,连他自己都坦言“难以置信”,他也因此成为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得主。而奇迹还在继续,33岁时,他再次荣获终身成就奖,这次是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电影节上。虽然年纪轻轻就获得此奖,难免惹来各种质疑之声,但是在更看重结果而非过程的现代社会,这绝对算得上是骄人的成绩了。

迪卡普里奥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相当顺利。他与大明星合作,他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喜爱的演员,他是票房冠军,他是粉丝眼中的万人迷,就连评论家也很喜欢他,从不吝惜溢美之词。

说到迪卡普里奥的成就,我们不能不提到由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作为世纪大片,《泰坦尼克号》制造的神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该片当年荣获11项奥斯卡大奖,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卖座的影片,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他与凯特·温丝莱特出演的一对俊男美女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善良人性的渴望与追求推向了极致。他在片中的表演是本色的,帅气是天生的,玩世不恭是骨子里的,但毕竟这一次他演的是一个正常人,不是傻弟弟也不是同性恋诗人,而是一个清新、淳朴、简单、自然的人物。对于演员来说,演一个正常人其实比演一个非正常的人更难。他的表演认真而投入,孩子气的脸庞下蕴藏的热情仿佛能把人融化,他不仅打动了“露丝”,更打动了无数少女的心。因此而引起的“泰坦尼克”效应在此后很长时间久久不能消退。人们通常羡慕光环里的偶像,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光鲜的,但迪卡普里奥回想起那段受粉丝追捧的日子却是有些不堪回首。他曾经在巴黎机场被一个疯狂的影迷紧紧抱住大腿不放,让他既尴尬不安又担惊害怕。

《泰坦尼克号》成就了他,也让他的形象贴上了标签,他成了“大众情人”的代名词。迪卡普里奥是有野心的,他把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他要寻求突破。从《铁面人》到《海滩》,他一次次试图脱胎换骨,但是影迷们却依旧痴情地呼唤他为“杰克”。狗仔队更热衷于炒作的是这位情场浪子的花边绯闻,频频更换的漂亮女友以及打架闹事的喜怒无常。有些人认为他完了,从此只能堕落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演艺事业不会再有什么大起色,毕竟这种例子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圈里比比皆是。好莱坞可以创造奇迹,同样也可以毁灭奇迹。迪卡普里奥努力向人们证明他是一个认真的演员,他不仅能演好“杰克”,更能塑造好各色人物。2002年,他携两部影片的再度出现令人们惊诧不已。一部是由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纽约黑帮》,他与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共同演绎了一段19世纪60年代发生在纽约爱尔兰移民中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另一部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他与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出演的《有种来抓我》,片中他饰演一个拥有迷人外表和三寸不烂之舌的年轻骗子。这两部影片上映后,虽然褒贬不一,但是迪卡普里奥毕竟在其中展现了作为演员的多面性。

2004年,马丁·斯科塞斯的另一部影片《飞行者》面世了。这部影片取材自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的个人生平,聚焦于他早期的生活和对飞行的热情,详细描述了他传奇般的发迹史。他是著名的好莱坞制片人和大亨;他入主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并扭亏为盈;二战期间,他主持蓝云杉飞机的发明和改进;战后他积极向电子领域拓展事业;而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享有盛名。迪卡普里奥就饰演这个传奇人物。一开始很多人怀疑他能否扮演好这个复杂角色,但是影片上映后他颠覆性的表演有力地回应了人们的质疑。他不再是杰克或者罗密欧,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紧锁的眉头显得愈发凝重与深沉。从二十多岁演到将近五十岁,从得意时的光彩夺目、前呼后拥到强迫症发作时被困在屋里的痛苦不堪、孤立无援,一个偏执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休斯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次他赢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也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接着,2006年的《无间道风云》和《血钻》给他带来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双提名,他是历史上首个获得最佳男主角双提名的演员,同时在次年奥斯卡上他凭借《血钻》再次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无间道风云》是他与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第三次联手。故事源于香港电影《无间道》,发生的地点从香港转到了美国波士顿。迪卡普里奥饰演警方派到黑帮里的卧底,就是港版中梁朝伟那个角色,马特·达蒙饰演黑帮在警察内部的奸细,就是港版中刘德华那个人物。老牌明星杰克·尼科尔森扮演黑帮头子。这部电影一举夺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四项大奖,成为当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曾5次与奥斯卡奖失之交臂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凭借该片夺得了最佳导演大奖,最终将“小金人”收入囊中。马丁·斯科塞斯十分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除了前期的剧本扎实,还在正式拍摄时预留了大量的空间,放手让演员在进入状态后即兴排演,互相撞击,深入挖掘潜藏在人物内心的可能性。迪卡普里奥也不负导演的厚望,将这个卧底身处险恶环境,背负重重压力时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演绎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血钻》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非洲的塞拉利昂。影片通过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钻石走私贩和黑人所罗门一家的经历,揭露了非洲那些“带血的钻石”的来历,甚至还有“娃娃兵”的黑暗一幕。当时塞拉利昂时局一片混乱,内战硝烟四起。丹尼·阿彻(迪卡普里奥饰),一个来自南非唯利是图的商人,和所罗门·范迪,一名当地的渔夫,被卷进了一场有关一块稀世之宝粉色钻石的纷争当中,他们必须找到这块钻石,以此来挽救各自的性命。影片以个人经历带出了深刻的大背景,直接向世人揭示了一个最真实的非洲——贫穷、被各种势力摧残掠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非洲。迪卡普里奥在接拍前用很长时间来揣摩角色,并提前到南非熟悉环境。由于要饰演的角色是南非人,他苦练南非人说英语的口音,为此专程到当地的酒吧与当地人饮酒交谈,学他们说话。他还上课接受语音老师的训练。拍摄期间他更是吃尽苦头,甚至受了伤。这一切努力都是为演活片中的角色。终于一个操着一口南非口音、不惜代价追求私利却又良心未泯、亦正亦邪的人物跃然于银幕之上。最令人感动的镜头是影片结尾,迪卡普里奥坐在悬崖边上,掩护黑人父子离去,冷眼看着冲上来的雇佣军,欲与他们同归于尽时,他用卫星电话接通了在西方“文明世界”的女记者,告诉她,这里的景色真美。他的那种临危不惧,从容不迫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或许在传统观念里,这种字眼只能用在“好人”身上,这次我们要给这个坏人,一个走私犯,一个曾经可以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坏蛋以这种赞美之词,是因为他身上闪烁出的人性之光。迪卡普里奥凭借这个角色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提名无疑是圈内外人士对他演技的充分肯定。这部影片也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说:“在我亲眼看到这些之前,我简直无法想象那里(指非洲)有多么的不幸。我了解这一点时突然觉得我们原来生活在一个用语言难以形容的奢华的西方世界里。”

2008年,迪卡普里奥又为观众奉献了两部迥然不同的影片。一部是与凯特·温丝莱特再度携手的剧情片《革命之路》,另一部是惊险片《谎言之躯》。前者讲述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一对中产阶级夫妻的故事。影片的卖点无疑是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自《泰坦尼克号》后的再聚首。这两个曾经的偶像明星都为成为实力派演员而自毁形象不倦,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70”代演员中的佼佼者。《革命之路》筹拍之初,原本的男主角人选是马特·达蒙,因档期冲突而未达成合作。温丝莱特这才突发奇想邀请老友迪卡普里奥出演。这个中产阶级的角色对迪卡普里奥来说是相当新鲜的尝试,但最吸引人的,还是能与11年前的老搭档在银幕上再续前缘。这一次,迪卡普里奥和温丝莱特的撞击远比《泰坦尼克号》来得猛烈,来得震撼,如果说《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对有情人只让人们见识了爱情的美好与忠贞,让人们充满幻想和希望,那么《革命之路》中的夫妻则让人领悟了生活的苦涩与矛盾,让人在沉痛之余更多思考人生。温丝莱特在评价迪卡普里奥时说:“他很有魅力,我由衷地认为他是他那一代最好的演员。”迪卡普里奥因此片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谎言之躯》则聚焦于中东背景下的反恐事件。迪卡普里奥扮演的美国特工只身潜入约旦调查一个恐怖组织,在经历了一系列惊险追杀后,盟友与敌人、真相与谎言交织在一起,令他深陷困境。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绩不佳。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好像步入了“经济挂帅”的时代,“反恐”已不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主题;另一方面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既要反映美国间谍活动背后的黑暗和欺骗性,又顺带加入宗教冲突、文化隔阂、恐怖主义等内容,在情节的推动上前半部分也比较拖沓。迪卡普里奥演得十分投入,尤其是动作场面相当火暴,与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劳的对手戏也毫不逊色,但角色却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回想一下,从《无间道风云》、《血钻》到《谎言之躯》,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不同,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人物也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都是孤胆英雄,都亦正亦邪。不断重复相似的角色未必能一直赢来叫好。因此这部倾力之作并未给迪卡普里奥赢得什么荣誉。

正如他自己所说:“成功给予你最大的奖赏并不在于大街上的每个人一下子就能认出你,而是在你死后你的电影作品还会流传下去。”对于才过而立之年的他,演艺之路还很长。看看他已排到2011年的档期,我们就不难相信,迪卡普里奥还是野心勃勃。他主演的惊悚片《隔离岛》已经杀青,将于今年10月上映,这是他与恩师马丁·斯科塞斯的第四度合作。以《蝙蝠侠6:暗夜骑士》为华纳影业狂揽10亿美元全球票房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正在筹拍科幻片《奠基》,已基本敲定迪卡普里奥为男主角。他还有可能和马丁·斯科塞斯第五度合作,出演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迪卡普里奥多年来还不断拓宽自己的事业,不仅做演员,还参与电影的制作,当制片、做编剧,可谓是多栖影人,展现着他多方面的才华。

热衷环保身体力行

迪卡普里奥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所以,环境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

2007年,宣传环保的纪录片《第十一小时》上映,迪卡普里奥一人身兼监制、编剧及旁白。影片访问了超过50名与地球生态学有关的人物,其中包括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著名物理学家史帝芬·霍金和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沃尔斯等。影片不仅指出气候异常变化造成的危机,而且对由此带来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作了深入探索和研究。迪卡普里奥表示:“制作一部关于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现在已经不是难事,但重要的是人们离开影院时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保护环境,然后做出一个简单选择,那就是行动起来,不再袖手旁观。”

迪卡普里奥对自己的环保理念身体力行。他住在一个由太阳能提供能量的房子里,外出时开着一辆混合动力汽车。迪卡普里奥知道许多人可能还承担不起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他表示保护环境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了减少碳释放,他会买一些低功率电灯泡和器械,这些并不贵。2009年柏林电影节的“电影和平”慈善晚宴上,迪卡普里奥获大会颁发奖项,表彰他多年来对推动环保作出的贡献。

才华和勤奋让迪卡普里奥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而致力于环保则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年纪轻轻就取得骄人成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无疑是幸运的,但在灯红酒绿的好莱坞他并没有迷失自我,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无论是演戏还是环保,都干得有声有色。他崇拜的前辈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杰克·尼克尔森都是演技派巨星,他正像他们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猜你喜欢
迪卡普里
迪卡的秘密花园
俄网民求迪卡普里奥拯救贝加尔湖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妇女署副执行主任普里来访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