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渗透环保意识

2009-06-13 05:51吴绍岩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环保课堂教学

吴绍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气候异常,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逐渐品尝到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后,才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向社会宣传,增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环保

目前,由于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加之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持续发展出现了危机,失去了可靠的保障。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不是采取几个治理行动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会见成果,才能优化生存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任重道远。我国早在1996年第四届环保会议上就强调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保护环境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中,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因此,化学教师责无旁贷,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时代责任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扩大宣传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作贡献。

一、 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紧扣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教学;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治理和防止污源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和创新。如在讲“尾气”处理时,讲到这样一个事例,据报道,日本一家公司想在海底铺设管道,从大连一家化工厂长期“进口”烟道气,遭到拒绝,原因是日本科技发达,可以从废气中提取有价值的产品,而我们的工厂宁可放到空中,也不卖给他们……在讨论中,学生群情激昂,对大连化工厂的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不已;同时感叹,由于我们技术水平落后,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他们纷纷表示要学好化学,报效祖国。在讲二氧化碳时,提到人们关注的“温室效应”,由于火力发电、取暖等燃烧燃料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表面温度越来越高,气候严重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以燃烧一些无污染材料,我国在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关停小型火力发电厂、搞好绿化、由植物来调节、开发新能源等。讲废物处理时,提到了废旧纸张要回收利用,尤其废报纸易导致重金属铅的污染。玻璃由于耐腐蚀,可在地下埋藏千万年,如果随意乱扔玻璃片,后果不堪设想!有机化工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白色垃圾”严重污染问题。北京市政府前不久采取一定区域内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措施,给全国人民做出表率,提示大学效行,并向社会宣传。一般乡村学校,可重点讲解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和健康危害,鼓励学生将来投身能源开发和治理、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如在乡村可以开发沼气池,利用植物秸杆发电,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有机肥效,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等,建设21世纪的新农村。

教师要联系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不可牵强附会,以便收到好的效果。

二、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渠道。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操作,尤其废气、废物及废液要妥善处理,尽可能配以回收装置综合利用,从而减少污染。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优化设备及装置,起到模范作用。实验课上严格要求学生。严格控制试用量,尽可能达到用量少,且现象明显;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指导他们设计方案,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鼓励他们动手验证,进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科技活动,如增设一些环保方面的研究课题、废旧干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利用,酸雨形成及防治、废定影液中银离子+的回收再利用等等,组织学生向社会宣传,进行社会调查,关注周围环境,关注国家的举措及新的科学成果,学以致用。

总之,在实践和探索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提高科技素质,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新世纪的主人。

(巴彦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环保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