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专的数学教育

2009-06-13 05:51王喜滨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数学知识教材

王喜滨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过去的统招统分发展到多元化招生和学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或升学。当然中专教育作为职前教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使其就业后即可成为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操作能手。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更应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发掘和培养,为其后继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着重在一些数学理论的传授上,既死板又枯燥。其实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数学课程教学陷入僵化模式。而作为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去汲取知识,不能只是被动适应教师。要善于从教师的引导中发掘本质问题,掌握其实质,并能加以引申, 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索, 做到先入为主。数学课堂要从大处着眼(知识的应用),从小处着手(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数学课堂。

二、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利用数学课堂体现专业特点

由于职业中等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应该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特点选排教学内容,使调整后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增加灵活性,使学生切实学有所用。如:

(1)对机械类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电工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 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的衔接。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三、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在备课时需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在授课时,从中、差生都能接受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前25分钟把全班分为三组,对基础好的学生实施自学,对中等学生实施自学指导法,对差生实施讲解法,后20分钟教师集中解答疑难,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总之,如何培养高标准的中专合格人才,使其学有所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索的。我们需要将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自身特点、专业特点等结合起来,在保证“市场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大目标前提下,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专数学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瓦房店市机械制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