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09-06-13 05:51李振华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情境思维

李振华

一、 优化认知结构,奠定创新基础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经验有关,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只有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发生知识的迁移,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又要及时复习总结,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新意识。

教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生活问题趣味化、思维方式数学化,是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的先驱。开放的教学情境,可实现教材与学生的零距离,对认识和创造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

1. 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走下教坛, 走进学生,共同构造民主温馨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最大限制地发挥水平,便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外部条件。

2. 鼓励标新立异,激发创造欲望

首先,教师要当一个“问题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要标新立异。对学生的每一个奇思妙想,不论正误,教师都要及时鼓励,绝不训斥,要让学生感到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对与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成果,收集在成长记忆袋里,从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3. 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创造思维时,总伴随一定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千万不能做执行教案的实践者、善意的偷梦者,从而扼杀学生的创新萌芽。

4. 开发课堂资源,丰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利用“兴趣班”“学习园地”“小黑板”等开发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奥数辅导。另外,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数学家、发明家、科学家故事,并依教材内容设计趣味问题、数学游戏等,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激发鼓励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凸现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别出心裁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释,适时引导。例如,我在讲垂径定理时,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通过折叠、分析、观察,让每一位同学在数学大舞台上展示激情和个性,学生的创造火花不断闪现。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总结出了“垂径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这一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诱发引导学生提出如果一条直线过圆心且垂直于这条弦时,它平行这条弦和这条弦所对的弧么?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中。

三、 在教学中注意多样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激活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注意解法多样化,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思维深度、广度的发展。

四、 在困惑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提问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和一定的深度,又要因人而异,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巧妙设计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达到理解数学问题的目的,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 在丰富的数学联想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前后知识并不孤立存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精心设置开放问题,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联想和自由地想象,在联想中表露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让学生在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使数学走向生活,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长葛市第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