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2009-06-13 05:51祁建斌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建构新课程

祁建斌

语文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旧更新,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相应作出深刻的转换。这种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新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这就需要首先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在封闭和狭隘的应试教育中的传统角色,使之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位移。换言之,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那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语文教师,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怎样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身体力行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呢?

一、 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现在,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导学习。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而且处在信息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定语文学习目标,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我们已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更广阔、更新颖、也更生动有趣的世界。学生对网络世界会比课本更感兴趣,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把课本学习与网络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开阔学生的眼界。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积极影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者。

(2)导思维。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如读了一篇文章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教师只有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想象力,才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导创新。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一是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跟别人不同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索“新解”的尝试。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发表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编对话、戏剧、小品等,用活动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

二、 由教科书的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语文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作为课程角色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尚且不可能,更遑论对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而今,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以其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师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之间、增删与否,均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尤其必须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价值,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其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如是,语文课程才可谓面向生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其三,就课程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溢生机和活力。教师不仅是上述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首先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性资源。在语文课程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基本走势下,教师要建构崭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即以激发学生超越语文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课程的价值追求,矢志突破语文知识体系的“茧缚”,发展学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言语能力。这样,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就应为学生的审美鉴赏留足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其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从而点燃起学生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强劲内驱力。

三、 由学生品德培养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现代道德理念和道德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适当的理想。如在课余时间,让学生选学一门自己爱好的课程,备有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师要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地指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血型等帮助学生初步预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3)教师要引导学生预见未来、适应未来、构想未来甚至是创造未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

四、 由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

开放式教育,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作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赖于教师的“五美”素养和进取精神。

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人格的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立身之本。语文教师只有在角色转换中,才能寻求到自我实现的自信和肯定,才能全面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新理念。

(通渭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建构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