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角色扮演

2009-06-13 05:51朱云娟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朱云娟

摘要: 小学生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通过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角色扮演的探讨,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被灌输的角色,学生学习没有新鲜感、新奇感,他们的自信心就得不到培养与提高。那么,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中如何设计学习方法,让学生面临一个个角色的尝试和挑战,在不断成功与失败的尝试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阅读的自信呢?

一、 个性化阅读中角色扮演的特点

1. 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读者只有真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这就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而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积极思考,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一个目标一个台阶式地前进,进而完成全程阅读。

2.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读者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生命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客体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使学生对文本必将产生多元解读。阅读活动只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阅读创意,拓展出新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3. 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阅读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有在读懂、读通文本,并基本地把握到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识的、情感的、道理的这些根本性的共性,才能引发出更多、更具有超越文本的个性化的东西。当读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还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二、 个性化阅读中角色扮演的思路

1. 人物扮演,引导学生感悟原角色的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当个演员,排课本剧,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学生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学习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真切地体会到、真情地感悟到、真实地感受到原角色的自信。在语文阅读中,有好些是要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课文,如四年级的语文《田忌赛马》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里赛了几次马?

生:两次。

师:不对,是三次!(学生满脸疑惑。)其实在第一次赛马以后,孙膑胸有成竹地向田忌献策前,在心中赛了一次马。同学们,如果你是孙膑,你心中赛了一场怎样的比赛?

同学们纷纷议论,大家通过朗读、思考、合作、交流,孙膑心中赛的这场比赛是:大王的三匹马和田忌的三匹马同时出发,结果大王的上等马得了第一,田忌的上等马得了第二,大王的中等马得了第三,田忌的中等马得了第四,大王的下等马得了第五,田忌的下等马得了第六,

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当个演员,通过扮演角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望,使学生真实地感悟到孙膑看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和齐威王的骄傲自满,于是给田忌出主意再赛一场时的胸有成竹。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也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一定要有自信心。

2. 作者扮演,促进学生阅读过程的创新发展

语言文字除了包蕴着文本内容、思想情感外,也依附着语言形式、写法特点等要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主朗读、自读感悟去发现、理解与掌握。如《燕子》一文:“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问学生:文中的“落”换“停”“痕”换“根”,你觉得怎样?使学生在比较中,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利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落实了语言训练的要求,使学生对丰富的言语材料和生动的表达方式能感受和领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和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后,老师提醒:其实我们同学已成为小诗人了。你能否用仿照课文编一节诗歌呢?学生为了编诗歌就认真研究起诗歌的写法,有的仿照二三节写:

你看那树枝上的树叶,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叶变黄了,

秋天已到人间。

有的小朋友仿照第四五节写,如:

枯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

你是一张张飞来的电报?

大自然在树叶上写着,

秋天已到人间。

有的小朋友,还自己创作格式。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不仅感悟到了文章的结构,而且对学习内容又有了深化。面对着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小朋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自信。

3. 教师扮演,深化阅读教学研究学习的开展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座座文学殿堂、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块块新大陆。如在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生字,读通顺了课文和学习课文第一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后,请同学们说说这节在讲什么,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归纳成“白云高飘,是晴天”的句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好研究组长,仿照老师的板书格式,人人争当小老师,把后面的三至六节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每一小队学习一节。同学们边读诗歌,边研究小标题如何概括。结果,各组研究组长在黑板上写了:蚂蚁搬家,带雨伞;黑色逗点,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大树砍倒,活几年。然后大家再一起一节一节地读诗,研究这些小标题写得正确不正确,写得好不好。通过讨论认为,黑色逗点是喻体,被比喻的实体是蝌蚪,蝌蚪才是大自然的物体,因此把“黑色逗点”改为“蝌蚪游泳”。第六节最难概括,研究的时间最长,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大树砍倒,活几年”改为“大树年轮,告年龄”。因此,最后得出: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近;大树年轮,告年龄。接着请学生用“这节介绍什么,它的语言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名式说话。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忘了胆小和羞怯,人人放得开,学得轻松,特别有趣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组合,自行设计,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大量的人文交流,又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成文.现代教育知识论[M].太原:山西

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

究,2002(10).

(乐清市雁荡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