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P“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启示

2009-06-13 05:51周长明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高职会计专业启示

周长明

摘要:NYP “教学工厂”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巧的人才。对我国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启示是:大力加强教学环境建设;精心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管理制度建设。

关键词:教学工厂;高职会计专业;启示

一、 “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在对双元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多年从事职业和工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工厂”的新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附属工厂、教学实习工厂,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一个工厂学校定点实习,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学操作,而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即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完善和有效的置身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企业项目是“教学工厂”模式的载体,通过项目开发确保课程和企业的需求相联系,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学工厂”也是学院的专业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工厂”使新加坡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焕然一新,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巧的人才。

二、 对我国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启示

1. 大力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要求必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要求将企业的真实环境融合到学校教学之中,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部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会计人员掌握着有关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信息,企业一般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就是愿意接纳,人数也不会多。会计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会计专业的学生亲临企业实习比较困难,因此会计专业的校内教学环境显得尤其重要。教学环境应该按照会计操作工作规范要求,配置全套会计操作软硬件,包括工作台、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点钞机、装订机、会计财务处理程序挂图、每人一套完整的财会人员办公室、用具、图章等。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真实和直观感觉,实验用的全部凭证账簿和报表,都应该和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完全一样。学生只有在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增加真实感,才能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环境建设中,可以考虑打破教室与实践基地的界限,创设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环境。

2. 精心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工厂”的课程模式就是要求我们按工作项目来组织课程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在课程开发上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在课程目标上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强调模块化设计,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就会计专业而言,从主干课程出发,按照会计业务流程,结合会计岗位基本要求,设置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如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与基础会计主课程的融合。这种融合,在内容上要衔接一致,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种类的识别、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的训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

3.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填鸭式” 教学,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节课”。结果学生只能在纸上编制会计分录,面对实际账务处理时就束手无策了,教、学、用严重脱节。“教学工厂”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一个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高职财会专业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术而学理论;教师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技术而讲理论。实践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直接掌握应用技术。为此,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对象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把理论教学的广度控制在技术应用与创新最必要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掌握应用技术的实际需要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在“产学互动,开放办学”的理念指导下,可以走教育与产业、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学生可以在产学合作单位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协助完成一些实际性项目;也可以将一些实用性课程搬进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穿叉进行理论教学。如“会计电算化”教学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部分内容教学由产学合作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其财务部门讲授,在“审计”教学中,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讲授等。这种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充分地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让产学合作单位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几个主体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师生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这对教师的教学、教研、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寒假期到企业、事业单位兼职,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财会业务水平,又可以了解到目前财会专业的行情。学校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实践教学教师培养,激励教师积极投身财会业务、教学第一线,改变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不能很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现象。要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这样既可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有利于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5. 强调管理制度建设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在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支撑下进行的。所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学工厂培养模式的制度体系,是形成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关键。这种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等各方面。具体来说:一是学分制。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对学分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总学分(即按培养目标确定总学分)、职业资格证书进入总学分(即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顶岗工作进入学分以及弹性学制等;二是“证书融通”制度。“证书”是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专业教学要涵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的全部内容,并以此构建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体系;三是教学管理制度。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制度是教学工厂教育运行的基础,它的重要特征是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建立起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在课程安排、时间安排以及教学设施的利用等方面按照教学规律要求进行;四是深化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应对考试制度和考试办法进行较大的变革,每一门专业课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成绩各占50% ,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只要有一个达不到要求均为不及格。要采取形式多样、标准严格、综合评定的做法,实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考核方式。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高职会计专业启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厂”实习模式研究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