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09-06-13 05:51陆剑南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教师应思维能力

陆剑南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的成果突破原有知识框架与技术水平,开拓人们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它是以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为前提的,是各种思维方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继续深化和综合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北宋王安石曾说:“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案,根据历史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诱发学生去探索。

其次,教师应试图把上课内容设计成阶梯型、发散型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应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阶梯型问题,让其既符合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又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异乎寻常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关于“戊戌变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多层次设计下列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进步作用?为什么会失败?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它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失败?通过这些设问,不仅能从多方面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精心设法组织好课外活动,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录像、录音、电影、文献资料等让学生广泛地获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受到原有知识质与量的制约的,知识越丰富,便越有利于思维的开拓。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首先,设疑激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它转化为一个个教学问题。如《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教学内容可设计以下几问: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又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课堂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课堂讨论,交流看法,发表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产生。

再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集中思维与顺向思维而言,它突破了传统的常规思维方法。比如,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引起的,为什么战争后在《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可以说明。又如在讲孔子的教育成就时,教师提问:“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只有七十二个成才,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学生讨论认为: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他还积累了“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方法,至今为人们学习和借鉴。因此,他教出的成才弟子虽不多,但由于以上成就而被后人称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既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得出新的见解,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一方面,现代中学生知识面宽,他们不满足于课本上的东西,渴望教师能把他们带入广阔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博闻强记,能以丰富的知识去陶冶学生情操。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左右逢源,让学生耳目一新,才能发挥自如地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不是由教师“赐给”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自己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而获得的。

(靖江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教师应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