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题”却有题

2009-06-13 05:51张冬香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蓬山青鸟无题

张冬香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辞藻华丽,五光十色,撩人眼目,并且思想深邃,耐人寻味,但他的诗歌内容隐晦费解,无怪金代诗人元好问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只一步就把读者领入“多情自古伤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悲剧氛围,两个难字复沓,但质地迥异,前者难在相见的客观上的重重障碍难以排除,后者“难”在相见时主观上的依依眷恋,也正由于相见时难,故相别更难,后者尤为沉重!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显而易见“丝”即是“思”的谐音。这种诠释古代早已有之。像“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子夜歌》南朝民歌)就都是这种解释,都把爱情中的思恋之情形象地写出。是的,多桀的仕途,政治上的排挤,身世的飘零,失意与凄美的爱情,给他带来多少心灵创伤。看着蜡炬残脂不断往下滴,多像离人的泪啊!然而无助的爱情,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如这蜡烛只有化为灰烬,才能结束一切的痛苦,才能宣称泪已流干,就如林黛玉泪尽人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诗中主人公爱的誓词,蜡炬是男主人公的化身,他赤诚火热,要为爱情燃烧自己的生命,春蚕是女主人公的自比,虽柔弱,但情思缱绻,为爱情至此不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质朴地道出了爱情与生命共存亡的顽强意志。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两句诗是男女主人公临别之前的相互叮嘱,真是字字含情,声声载爱,男主人公唯恐恋人由于过度思念自己而青丝染秋霜,其实他忧虑的岂止只是“云鬓改”呢,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心上人能永葆青春,快乐常在呀。而女主人公则唯恐恋人由于给自己吟诗寄情而相思成疾,叮嘱爱人注重身体。这两句诗不仅表明了这对恋人的体贴入微,更证明了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信赖。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大城县王文中学)

猜你喜欢
蓬山青鸟无题
一卷山书
鷓鴣天
青鸟
无题
欣赏美的眼睛——读《青鸟》有感
无题
蓬山不远
青鸟“战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