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合理有用

2009-06-13 05:51张启华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白兔数学知识生活

张启华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合理”“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感受数学有趣

1. 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胡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

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回答:12-7=5(只)

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会越学越糊涂。

二、 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合理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10岁,儿子今年几岁?

有位学生说:33+10=43岁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10岁,所以就是43岁。

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

教师肯定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作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三、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有用

1. 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处,同时又使学生感到身边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要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融进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可开展 “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可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可开展“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可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

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例如,一个长方形木板,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跃跃欲试,想出无数种答案(1个、2个、3个、4个、5个、6个……)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穷,同时训练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造性。

(江苏省通州市正场小学)

猜你喜欢
白兔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