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阅读中汲取数学素养

2009-06-13 05:51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探究

王 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巧妙地引领学生在自主性的阅读中汲得必需的数学素养。

一、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语言情境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重视数学语言培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数学是一种语言。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直观教学,在课堂内为他们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想象、表达各种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凭借直观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语言。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数学是生活的翻版。”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作为数学研究的材料、题材,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唤起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欲望。

以趣味性的探究方式,享受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情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让学生去探究“太少、太少”这其中的奥秘,学生自然能体验到数学语言的妙不可言。此外,如此美妙的数学语言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语言交际与实践活动中。

二、 引领学生在阅读研究中汲得数学素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学习模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自主性的阅读研究中获得必需的数学素养”。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就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其含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或几个数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从而进行阅读语言的接收、加工、传递,实现“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自己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研究新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汲得必需的数学素养。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亲历过程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变“静”为“动”、变“灌”为“创”的教学活动中走进数学、研究数学、享用数学,从而汲得数学素养。

(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