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13 05:51汤朋朋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协作驱动教学内容

汤朋朋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方法,应有其独特性。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实践,最终认为任务驱动法是其有效的一种。

一、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

1. 确立任务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的、适当的任务来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教育(指的是对学生品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入任务中;同时要使任务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确立相应的任务。

2. 提出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要担当好“导”的角色,用最佳的方式引入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有简单易懂的直观认识,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和作用,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教师再把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向学生讲清楚,任务的要求要具体、详细。

3. 分析任务

学生明确了要做什么,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并从任务中引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这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激疑或创设情境,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出路,效果更佳。

4. 完成任务

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知识后,便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知识顺利地开展、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适当指引和帮助,尤其是后进生,可能他们对新的教学内容并不能马上掌握好,有必要的可给予手把手地教导,以免使这部分学生掉队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另外,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任务,让学生的创作得到完整的发挥。再有,如果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大,教师可采用学生分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分工并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协作的能力。

5. 评价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展示他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评比,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强化,同时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出发展性任务

通常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好、兴趣浓的学生,在学习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对于其延展性的知识会产生好奇和兴趣,很想一气呵成继续深入了解,这时教师如能及时把握好这种时机,向学生进一步激疑,提出课后思考或完成的任务,引导其发展性思维,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又能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

二、 任务驱动法的作用

通过两年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际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1. 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到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其学到的信息技术一定早已过时,而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面对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从容不迫地去学习,所以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地求教教材、教师和其他同学,所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 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地动手实践的过程,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任务驱动”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这种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地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先进、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因此,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课堂任务,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上,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会贯通。

4. 任务驱动法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可以为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同样,对于同一任务,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大有裨益。

5. 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它是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采用分组完成不同任务和同一任务由组内多人合作完成的方法,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然后协作完成任务。

6. 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任务驱动法中,许多教学目标和任务都要由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任务驱动法,把原来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了乐趣。因此,任务驱动法是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法中有效的一种。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其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广大的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集腋成裘,共同努力,必能推进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教学法的确立。

(乐清市翁镇一中)

猜你喜欢
协作驱动教学内容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协作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