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育的功利主义

2009-06-13 05:51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技能精神

宋 娟

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名利而辛苦劳作,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使得我们的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

什么是功利主义呢?教育的功利主义是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作为衡量行为的标准。功利主义的特征是结果论和实用论。功力主义有各种表现,功利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义。

每年的暑期,有些学校使出浑身解数,自我吹嘘,互相贬低,为的是在和同类学校进行生源大战时获胜;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增收,向学生家长授意“行贿”,向学生推销关系户的学习资料;有一些家长利用各种关系向学校老师施加压力,为的是关照自己的孩子。这些行为是缺少职业道德的表现,是极端功利主义的表现,也是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的表现。

当今一些学校以知识技能来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只进行应试训练,而不关注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目的,使得我们的学校制定了学校纪律和各种制度,很多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从游戏童年驱赶到规矩成堆的地方,如老师要求他们上课时必须把手背在后边,从最细微的学习习惯来束缚他们的天性。这样的教育可能使得学生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怎么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因此他们虽然能凭借成绩步步高升,但他们的人生却可能没有满足感,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这样的教育目的,使得我们的老师为了能控制学生,而费尽心机地研究学习实践,为的是控制学生的精神思想和行为,使他们专注地学习知识技能,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我们的教师甚至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一基本师德要求。结果是什么呢?因为考分压力大孩子弑母、师生冲突增多升级……诸如此类的事件经常发生!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自由地生长,让人性升华,让人快乐幸福,但这些事实反映出教育给人带来的痛苦,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如果说,这样是为了学生能有足够的竞争力以考取较好的大学,以便立足社会,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为代价。这种做法一方面割裂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个人专业技能培养和国民素质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妨碍了个人和社会的长远进步。另一方面,教育如果只关注学生实用生存的知识、技能,那么无论物质生活多么精彩纷呈、吸引人的注意力,仍然无法掩盖丰盛物质背后精神的空虚和迷茫,而精神恰恰是人之为人的那种东西。例如,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中两位男主人公历尽磨难,因京剧技艺出众而成为名角,可是历经几个时代,甚至从小到生命终点都没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他们在学习专业方面是优秀的,但却没有人教给他们学习幸福生活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功利从一定角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教育不应当成为获利的手段、谋生的工具。教育工作者应对教育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增长和能力的增强或个性、气质的培养,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追求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冀州市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技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拿出精神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