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信息技术的窗口

2009-06-13 05:51刘荣婷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

刘荣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能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探讨、模型搭建、分析解决等,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并且能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可以说,如果不能操作计算机,不懂如何获取和处理有价信息,那就是个现代文盲。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发现: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已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 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使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目标激学。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教师要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教学中,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 竞赛激学。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一个恰当的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录入竞赛,让学生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学生们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2. 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用画图、“扫雷”“纸牌”“连连看”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双向控制系统,将高年级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小电影、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问这问那,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得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生们学会了画《春游》《未来世界》《我们的校园》《美丽的家园》等作品,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富多彩的环境,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遵义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