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晓卫:饿着肚子无法顶牌子

2009-06-15 03:13
出版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书社教辅社长

文 心

早年就与宫晓卫社长相识,知道他是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会副会长,知道他是资格比较老的古籍社社长,知道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作家、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的高足,自然一见面就十分亲切,再加上恰逢齐鲁书社成立30周年。宫社长的心情特别高兴,人们都会体验到朋友间海阔天空交谈的乐趣,但与宫社长行云流水般的交谈却让我体会到了“访谈”之乐。

长久以来在出版业一直存在一种围城现象,那就是教育类出版社向学术出版进军,学术出版社向教材教辅领域进军。教育类出版社进军学术出版的大部分获得了成功,不但提高了出版社的品牌影响,而且也都实现了赢利,但学术类出版社进军教材教辅出版的却不尽如人意,或者在教材教辅领域无法立足,或者是开发了一些地方教材却丧失了自己的优势,有些颇有名气的出版社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齐鲁书社却既坚守了古籍整理和专业学术出版的定位,又在教材教辅开发方面颇有斩获。

宫社长说,齐鲁书社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成立的专门发掘齐鲁文化宝藏的专业出版机构,是财政定额资助支持的事业单位,在古籍整理方面颇有建树,但随着出版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齐鲁书社的政策由定额资助变成了项目资助,加之各项费用的逐年增长,齐鲁书社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一度陷入了经营管理上的困境。穷则思变,艰难的处境使齐鲁书社树立了向市场要效益的观念,并建立了职工目标责任制等一套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尤其是书社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扬长避短,从新梳理选题思路,明晰了自身出版图书的主打方向,形成了文史古籍、学术专著、普及读物、助学读物四个主要图书板块,这样的图书结构既保持并发扬了书社的专业出版特色,恢复并巩固了原有的品牌形象,又适应了市场需求,连年提高了书社的出版规模和经济效益。

针对记者关于齐鲁书社出版助学读物是否有损品牌形象的提问,宫社长说,在一开始,也有一些老同志认为书社出版助学读物会影响古籍整理和专业学术出版,影响出版社声誉,但事实上,开发助学读物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反而更有利于做好古籍出版社的专业出版,这几年书社完成的重大古籍整理项目比以前更多了,学术著作的出书品种年年增长,专业出版声誉良好,影响更大了。宫社长强调说,开门几件事,没钱是不行的,饿着肚子是无法顶牌子的。只有书社经济条件好了,才能更好地树立专业形象与品牌形象。

关于古籍社出版助学读物是否符合专业定位,宫社长说书社的几个图书板块主体上是专业定位的延伸,比如在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获得了很好市场业绩的《传统文化面面观》等图书,在助学读物方面开发的文科考研辅导书和地编教材《传统文化》,《齐鲁文化》等都没有脱离专业范围。当然,宫社长说,他反对把专业定位绝对化,如果有条件,有机遇,有能力,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图书也可以出一些,比如职教教材,如果有资源,开发一些,挣些钱,没什么不好。对自己没有资源的图书项目,最好不要涉及,比如除了传统蒙学读物,其他少儿类图书齐鲁书社基本不做。

当记者问,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术书为什么都能赢利,而古籍出版社依靠出版学术书就不能过上好日子时。宫社长说,出版学术书不是不能赢利,而是赢利周期长,投入大,赢得的利润有限。教育出版社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其出版的学术书赢得几百万元的利润就是利润,而古籍出版社如单纯靠出版学术书赚几百万的毛利则难以维持生存。

当记者问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的书,赢利很难,书社为什么还要坚持做时,宫社长说,一些重大选题项目国家和出版集团都有一些扶持政策,再加上市场销售,基本上不会亏本。出版这些重大项目的图书能够提升出版社的品牌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职业就是搞古籍整理出版的,传承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如果不出版一些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书,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晚上睡觉也不安稳。

记者问,教材教辅的开发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古籍出版社在这方面优势不多,能挣钱吗?宫社长说,学生读物开发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市场推广的难度更大,据说有某出版社的教材推广人员到某区推广教材,喝酒喝到快吐血,终于争得几个县的教材发行权,乘车回返途中,就接到电话,被告知减掉了两个县,到家时,已减得只剩下两个县了。可见目前教材推广竞争之惨烈。不过教材教辅的基数比较大,而且相对稳定。只要能抓住机遇,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宫社长最后说,市场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也充满发展机遇,只要充分发挥优势,紧盯住市场,就能发现新的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猜你喜欢
书社教辅社长
《中国出版》理事会
利群书社
酬道平社长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
韩国HI GHY ARN公司社长参观博纳德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