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与维新变法

2009-06-16 06:52韩瑞玲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西太后光绪帝变法

韩瑞玲

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生于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的醇王府。他生不逢时,那时清政府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内有西太后的专权控制,腐败无能;外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与封建势力进行自强不息的斗争,毅然革新变法,使黑暗中的中国人逐渐觉醒,为中国旧民主主义觉醒准备了条件。

一、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登上皇帝的宝座

当时正值西太后利用傀儡同治皇帝的特殊条件,对外屈辱、对内施以高压政策,竭力稳固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时候。

1875年1月12日,做了13年傀儡皇帝的同治病死。同治皇帝载淳,只活了19年,身后无嗣。按照清王朝的“家法”,皇帝死去无子,要从皇族近支里选一个晚辈立嗣继位。在当时,载淳之下属于溥字辈,依据清廷惯例,应从溥字辈里选出一个人继位。但如果这样西太后将因孙辈为帝被晋尊为太皇太后了,而太皇太后“虽尊而疏”,就不能继续干预政事。对于这个权欲熏心的西太后来说,这无疑深深的刺痛了她的心。为了继续控制清廷大权,西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同治帝死去的当天,便把刚刚四岁的小载湉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完成了她揽权的把戏。真是“因揽权一念,随牺牲一切而不顾”。载湉是被清廷矛盾的漩涡卷上了皇帝的宝座的。

二、小载湉的境遇

西太后为了把载湉培养成她永久性的惟命是从、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来稳定她在清王朝中凌驾一切的地位,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延续下去,从多方面对小皇帝加以精心的塑造。

载湉被接入宫中之后,西太后不顾人之骨肉亲情,强行切断了小载湉与生身父母的日常联系,通过潜移默化的办法,使光绪帝逐渐树立起他与西太后之间的所谓的“母子关系”,因而以封建主义的“孝道”伦理来拢住光绪帝。西太后还按照他们所谓的“家规”,规定光绪帝必须作为一条不可违反的条规,向她 “每日问安一次”,在精神上对光绪帝进行“以威钳制”。通过种种驯服,在光绪头脑中渐渐形成了惟独西太后才是“绝对权威”。西太后很重视对光绪帝进行集中的教育和培训。由于西太后对光绪帝怀有阴暗的动机,又存在着非同小可的特殊母子关系,使得在教育中时时事事都带有提防的色彩。为使光绪帝在学习的过程中“去邪崇正”、“防微杜渐”,除了在各种人员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安排,还犹如设监狱一般,立下了条条禁规。光绪帝就是这样在西太后布下的强大的精神控制网中接受着塑造。然而对于一个人的思想而言,外界的压力越大,思想的潜意识中也就自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在充满着矛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光绪帝也逐渐形成了矛盾的性格。

三、维护主权,不屈外侮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由于西太后、李鸿章的妥协误国,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失我河山。为了国家的基业,光绪帝与西太后、李鸿章等主和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在外侮紧逼、国土沦丧的关键时刻,光绪帝公开站出来号召御敌抗战,大大鼓舞了许多抵御外侮誓死卫国的官兵,也得到了朝中重臣的大力支持。他们出自忧国激愤心情,纷纷言战,与光绪帝上下配合,全国掀起了一股卫国抗敌的主战波澜。

1894年11月24日,旅顺失守后,光绪帝颁谕给予李鸿章“革留摘顶”处分。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处分李鸿章,不管多么轻微,但却很有分量,这等于给西太后的求和活动泼了冷水,是对妥协、求和势力的一种迎头痛击。

光绪帝所表现出的不甘屈于外侮的正义要求,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严正立场,是爱国奋发精神的具体体现。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帝的思想发生变化的一个新起点,为维新变法吹响了号角。

四、维新变法,励精图治

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备受欺侮。《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共愤,拒约和谴责清政府当权者卖国行径的怒吼声响彻全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尤其是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指出,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亡国大祸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如不及时发奋革旧图新,中国将无可保存,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光绪帝所表现出的不甘屈于外侮的正义要求,他毅然地站到要求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潮流一边,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变法新政的实际推行者。其支持变法的目的在于:一是巩固清朝统治,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而不当“亡国之君”;二是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1898年6月12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作为“天下更始”顺应了维新派的迫切要求,展示了变法维新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整建陆、海军,以期富国强兵”,“发展近代教育,培育新人”,“振兴近代工、农、商业,奖励发明创造”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这对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

正当光绪帝兴致勃勃准备新政之时 ,以西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已磨刀霍霍。9月21日晨,趁光绪帝到中和殿阅祭文时,一群侍卫太监和一队“荣禄兵”闯进殿中,声称“奉太后命”将光绪帝押解到中南海的瀛台看管起来,发动政变,并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光绪帝推行的维新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被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扼杀了。光绪帝积极领导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他又没有与慈禧为首的极端反动势力彻底决裂的勇气。由于他自身存在着这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就决定了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五、壮志未酬,矢志不渝

光绪帝苦心缔造的变法图强的事业,被以西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毁灭了,“然其改造中国之气,并未因此而消灭”。为了重建维新大业,光绪帝忍受着百般的屈辱与精神上的折磨,他励精图治,关心国家兴衰,在身陷囹圄的岁月里,仍在朝夕研求“古籍”,每天坚持“学习英文”。当然,中南海里学外语,ABCD、Good morning,不过摆摆样子,但是光绪帝借此表达的意思很明确:祖宗之法不可恃,他要身体力行搞改革。光绪帝虽然被禁在高墙之中,却未阻塞住他面向世界的目光。

光绪帝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中的爱国者,他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试图仿效外国来革新中国的开明皇帝。在他所经历过的重大中外战争中,他总是站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一边,在国势垂危之秋,毅然支持变法。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虽身处险恶的逆境,还念念不忘“振兴中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光绪的可悲结局,集中体现了一个历史的悲剧,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加上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所造成的,然而由光绪帝支持与组织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却为腐朽黑暗的旧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猜你喜欢
西太后光绪帝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清末日本《西太后传》一书所塑造的慈禧太后形象及其影响
光绪帝死因成谜
光绪帝死因成谜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光绪幽禁做点心
西太后的司机
西太后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