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09-06-17 09:20李继超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家人文美的

摘要:本文主要就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作了探讨,分别从历史、哲学、审美、理性精神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36-01

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应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2]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作一探讨。

1 用历史的镜头来展示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数学家格雷舍认为:“任何企图将一种科目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我相信,没有哪一种科目比数学的损失更大。”可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尤为重要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批评那种过于注重逻辑严密性,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材乃是“把火热的发明变成了冷冰冰的美丽。”[3]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史知识,介绍数学的历史渊源,展示不同时空的数学思想文化。比如,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在数学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数学家的事迹、趣闻轶事等,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科学人文精神的形成。

2 从审美的视角来欣赏数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近代科学家开普勒甚至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等等。数学美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其在内心产生愉悦感和亲切感,进而可以对数学产生喜爱之情。正如张楚廷所说:“不感到数学是美的,也就不太可能对数学有什么感情。”[4]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展示数学的外在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形成,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视角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美的特点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徐利治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3 用探索的热情来研究数学,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M.克莱因指出:“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5]数学思考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数学结论必须严谨明确,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情况;数学判断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经得住推敲与检验,容不得丝毫的虚假和欺骗。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伽森狄说:谁能从小受数学的熏陶到那样一种程度,即已经习惯于数学的那种不容置辩的证明,谁就能养成认识真理的能力,从而不会轻易放过虚伪和假象。”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理性探索精神,要引导学生踏实认真,去除浮躁,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见解作出批判,培养其理性批判思维。此外,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把求真、求实、求是作为基本准则,培养学生正直、诚实、崇尚理性的优秀品格。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说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

4 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数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数学与哲学密不可分,数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恩格斯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数学所研究的对象来源于现实物质世界,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数学理论体系、思想方法的确立、形成与发展都体现了运动与变化的观点;极限的思想方法、无穷小与零都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正与负、加与减、有限与无限、分析与综合、乘方与开方、具体与抽象,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数形结合” 思想、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数学法则间的相互依赖与制约都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负负得正、反证法都反映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努力揭示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与认知结构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 用创造的思维来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再创造。因而,教师要对学生新颖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的思想方法应及时给予肯定。比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答案不确定、方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意识到形成。可以设计开发一些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综合开放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分析,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解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

6 以合作的方式来探究数学,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各抒己见,不仅可以表达自己思想,而且还能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再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而全面。当遇到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于解决的挑战性问题时,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更为有效。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使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Freudenthal H. Should a mathematics teacher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M].1981,2(1) :30~33.

[4]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M.Kline.Mathematics in Western Culture[M].Penguin Books, 1953. Preface.

作者简介:李继超,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家人文美的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好美的雾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