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09-06-17 09:20吴彦豫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语文

吴彦豫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65-0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意识通常表现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为开启他们的心智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的创新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 创设学生敢问的情境

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问的前提。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提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让他树立自信;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及小组合作交流,实在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师生教学民主,教学相长,互相质疑,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和自己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如在教《江雪》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老人为何独自一人去垂钓?”等问题。即使是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也会开启思路。然而学生们不同的答案,诗人那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不正隐含其中吗?这样的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是敢问带来的收益,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对内容已作了深刻的理解了。

2 营造学生爱问的氛围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双方都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这样的教学学生收获的会更多。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使学生爱问,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可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氛围。

3 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向老师提问,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不会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的教给学生问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之所在,才会逐步使学生达到会问的境界。

3.1做好“问”的示范,让学生学提问的方法

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要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必要时也要做好提“问题”的示范。老师示范得法,长期训练,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要让学生个体活动时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此时的问题意识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动。

3.2把握“问”的时机,对内容进行有效质疑

在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时机很多,有对课题、重点词句、作文中的问题、矛盾处等进行质疑。课题犹如文章的眼睛,要启发学生透过“眼睛”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重点词句则是知识的积累。

3.3张扬“问”的个性,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

俗话说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心中的“哈姆雷特”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时,老师不可粗暴对待,应婉转地说“这是你的理解”、“你是这样认为的”,努力延迟评价,就更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热情,闪现智慧的火花。要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综上所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这也可算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课改的方向吧。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