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性阅读的“探”与“究”

2009-06-20 03:11晋文星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特征阅读探究

晋文星

摘要:探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讲解分析,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究。简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探”就是探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究”就是究问为什么这样写。

关键词:阅读 探究 特征 方法

新课程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使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本文是笔者对“探究性阅读”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浅显认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各个学科共同的改革方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科书,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宏观目标主要是增强探究意识,改变学习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讲解分析,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究。简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探”就是探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究”就是究问为什么这样写。如此看来,探索性阅读是阅读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神秘。

二、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征

探究性阅读可以看作研究性阅读的初级阶段。与接受性阅读相比,探究性阅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问题意识接受学习重在接受、吸收、积累,即接受前人的知识成果,吸收人类文化营养,积累、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教科书要求接受的知识大多历经长期的检验,一般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阅读主体面前,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唐诗、宋词的诠释,就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的较客观的陈述。探究性阅读则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方面前人早有许多宝贵经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中小学阅读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问文章反映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问问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依据,问问其主张能否付诸实践……不仅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探寻有没有别样的写法。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实践能力接受性阅读常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的语句,倾听教师的讲解,背诵固定的答案。探究性阅读强调阅读能力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查阅作家作品知识和读物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文化常识;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名著,从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3.开放视野接受学习往往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导致学生思维趋同,缺乏创造性。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首富于想象力的小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不知从何时起,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成了惟一的标准答案,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异口同声这样回答。谁说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弯弓、像豆角、像翘翘辫……都会受到喝斥或冷眼。叶老如有知,当作何感想?

由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到既重视接受学习,更重视探究性学习,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多向交流,学习过程由封闭变为开放。在探究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

三、有关探究性阅读的实践

实施探究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能,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具体操作方法,则因师生而异,因课文而异,因学习环境而异,应该是“教无定法”。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教会学生提问;二是引导设计板书;三是合作寻求答案;四是感知—感悟—活动—体验。

探究性阅读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但它是从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实践中发展而来。《语文课程标准》注意不同学段的要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3—4年级只提“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6年级只提“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9年级才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应该说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探索,并把握这些“度”的要求,扎扎实实去实施,是可以逐步达到课标要求的。当然,学校注意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图书资料乃至网络建设,也是开展探究性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

猜你喜欢
特征阅读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