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6-20 03:11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美术课鸡蛋美术

王 荣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诚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没有创新思维,教育将止步不前。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从我多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总结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它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往往会得心应手,乐此不疲。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一个在实践中萌发、滋生的过程。

(一)建立师生平等的朋友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位教师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并以朋友的和谐关系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共同探讨,共同分享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如:我在一次美术课中,一位学生拾到一片树叶问我:“老师!您看,它像什么?”我见他那认真劲儿,也就情不自禁地从叶片的形状、颜色、大小给他进行了讲解,并且告诉他:这片树叶像一棵小树。这位学生歪着脑袋说:“它还像手,对吗?老师!”我摸着他的头说:“你讲得真好!”,其他同学也为他喝彩。此时此刻,他太高兴了。无疑,这种场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试想,如果没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他能这样大胆的说吗?

(二)让学生走进自然,在“玩”中学,来培养学习兴趣

儿童具有内在的学习潜能,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和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动力,把儿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学。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没有考虑到教材的局限性、地域的差异性、时空的差别、学生的美术素养等因素,一律是按教材进行上课,尽管讲得头头是道,示范得栩栩如生,然而学生反馈的信息往往令我感到遗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洗涤,我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思考:农村娃娃见识少,家庭经济滞后,学生必须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如:水彩笔、绘画笔、颜料等,又何从让学生作出生动有趣的画呢?为此,我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就地取才来上美术课,改变了以前那重绘画轻手工制作,重平面绘图轻塑造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出书本、教室的束缚,来到自然,走进生活,充分挖掘、利用易找、简便的材料,那怕是一片片飘零的落叶、一段段残枝、一块块玩石,在老师的诱导、讲析、观察下,都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这种上课方式新、好玩,可以看到书上没有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建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于肯定学生的建议与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我在一节美术课上发现:一位素来不交作业且不听讲的学生正在出神地看一幅画。我轻轻地走过去,温和地问:“这是你的画吗?”他慢吞吞地回答:“是——,但是画得不好。”我摸着他的头说:“怎么不好?这幅画已经很美了,如果你再好好改一下,那就更好了。”他听了我的话后,看着看着,笑了,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改了起来。从那以后,他经常拿着自己画的一些画让我给他改,我总是认真的给他讲解、批阅。渐渐的,他成了我校的绘画娇娇者。

(四)善于给学生设置悬念,是诱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设置悬念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增强求知的欲望。如:我在一次美术课前,让学生去准备土豆、橘子、蛋壳、石子、塑料泡沫、稀泥团、拉罐瓶……等废品。开始,学生都认为太悬了,上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兴志正旺地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当我拿出用稀泥团制作的土飞机时,同学们可就看神了,也就跃跃欲试起来。我告诉同学们:“身边有很多看似无用的废物,只要善于观察、比较、展开想象,再动手制作整理后,就成了一件件美术作品,这样既有利于环保,又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一试吧!”一幕激烈的场面出现了,经过二十分钟,一件件似像非像的作品出来了,他们各自在评论,真有道不完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

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无疑告诉我们:为儿童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环境对儿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

三、树立学生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创新潜能的主体,然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结合美术学科的艺术特征,充分让学生参与,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求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通过在娱乐,趣味中模仿、表现,把学生的所见所想,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意识。

如: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美术《画鸡蛋》时,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观察鸡蛋。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画出印象中的鸡蛋,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大部分同学是照鸡蛋的本来形状画下来的,可还有同学画一碗鸡蛋,去掉蛋壳的鸡蛋液体、鸡蛋干制饼……那么,这些少数没有按鸡蛋的本来形状画的同学,就具有创新思维,他们的思维就是处于开放状态的,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想在美术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工作者就应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在娱乐,趣味中表现,把学生的所见、所思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真正对学生进行“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创新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美术课鸡蛋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篇
神奇的鸡蛋画
美术课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找蜡笔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