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凉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膜双垄沟播繁育技术

2009-06-21 06:50杨志俊石建业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杨志俊 石建业

摘要冷凉地区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优良区域,就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有机结合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栽培管理措施,以期指导薯农提高马铃薯繁育效益。

关键词脱毒种薯;全膜双垄;沟播

中国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091-01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届在田间最大限度地形成了覆盖集雨面积,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集聚叠加,可以积小雨为大雨,变无效雨为有效水:同时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利用珍贵的降水资源,还能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条件,使其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特别在干旱情况下,对马铃薯保苗和增产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1选地施基肥

地块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较厚的梯田、沟坝地或坡度在15°以下缓坡地,前茬作物以豆类、小麦夏季作物为佳。覆膜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45~75t/hm2作基肥,施肥后镇压,耱平,保墒,及时起垄覆膜。

2起垄施种肥

播种前要规划好种植走向,按大垄70cm、小垄40cm的种植规格制作划行器,划行时首先在地边划一边线,然后沿边线处开始按照一小一大间隔划出起垄线。起垄前将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一般施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300kg/hm2。施肥后用步犁沿划好的线来回耕翻起垄,然后用手耙将其整理形成底宽为70cm、垄高15~20cm的大垄,同时将起大垄时的犁壁落土用手耙刮至小垄上,整理成垄底宽40cm、垄高10~15cm的小垄。要求垄沟宽窄一致,垄脊高低均匀。最后用厚度0.008~0.010mm、宽度120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膜边用相邻垄沟内的表土压实,2幅膜相接处在大垄中间,每隔2~3m横压1道土腰,按照网棚跨度,每铺8m地膜留出1m的走道,以便搭建网棚和取土压埋网边。覆膜后1周左右,地膜就会紧贴垄面或在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1个直径3mm渗水孔,使垄沟内的积水能及时渗入土内。

目前,已有集起垄、施种肥、覆膜为一体的专用机械,省工省时,覆膜效率高,应大力推广。为有效保墒,起垄覆膜时间可提早,一般在3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就可进行,也可在上年秋季进行秋覆膜,但冬季要注意保护好地膜。

3土壤处理和覆膜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用40%的辛硫磷乳油7.5kg/hm2加细沙土450kg/hm2制成毒土后撒施,或对水750kg/hm2喷施。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均匀喷雾,进行膜下化学除草。土壤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地区用本剂750~1050g/hm2,对水450kg/hm2,冷凉地区用本剂2250~3000g/hm2,对水600~750kg/hm2。为提高除草效果,不要整块地喷完后再覆膜,喷2垄后要及时覆盖地膜,然后再喷2垄覆膜,依此类推。

4晒种催芽和种薯切块

播种前将种薯平摊晒种2~3d,切忌在水泥地上晒种,同时剔除病、烂、伤薯,以减轻田间缺苗,保证全苗。较大的种薯要进行切块。切后每块重量不小于30g、带有2个以上的芽眼为宜。切块时发现病薯、烂薯,应立即扔掉,并对切刀进行消毒,防止通过切刀传染病菌。消毒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5%来苏尔溶液、75%酒精或用火烧、沸水消毒等方法,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5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时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用打孔点播器播种,种植密度根据地域条件进行控制,株距为24~25cm,保苗9万株/hm2。播种时用点播器开孔,将土提出,孔内播种,然后覆盖提出的原土。用点播器开孔播种,深度一致,对地膜的破损较少,膜面干净,出苗整齐均匀,并能提高播种工效。

6网棚建设和防虫网的选择

原种扩繁网棚要求防蚜虫效果好,棚内空间大,结构稳定,利于田间作业,抗风性强。大规模的网棚扩繁还要求小型农机具能在棚内作业。应在播种后、出苗前尽早建设。一般要求棚脊高2.5~3.0m,边高1.5m,跨度8.0m,棚长60~80m,每隔4.0m设1根钢管骨架,不设立柱,纵向每隔2m设1道钢管,固定在骨架上。选用0.30~0.44mm孔径的优质防虫网,要求缝扎牢靠,无裂口、破洞,进出口设双层防虫网。骨架材料必须固定牢靠。铅丝要拉紧拉直,防虫网要拉紧,保持棚面平整,四周埋土密封固定。

7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期间注意观察,幼苗与播种孔错位时,应及时放苗,以防烧苗;播种后遇降雨,播种孔上的土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开板结,保证出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尽早拔出有病植株;封垄前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墒情进行追肥,施尿素150~225kg/hm2,干旱时少追或不追,墒情好、雨水充足时适量加大;马铃薯对硼、锌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在开花和结薯期,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0.2%~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d喷1次,共喷2~3次,用液量750~1050kg/hm2;根据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结合追肥拌入5%甲基异柳磷15kg/hm2进行防治。初花期和盛花期遇干旱天气是应结合追肥灌水1~2次;现蕾期及时花蕾,节约养分供块茎膨大;结薯期气温较高,马铃薯长势较弱不能封垄时,可在地膜上盖土或揭去地膜,以降低垄内地温,为块茎膨大创造冷凉的土壤环境,促进块茎膨大。

8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和病毒病。晚疫病在空气湿度大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严重,应在中心病株出现的6月上中旬就开始喷药防治,每7~10喷1次,连喷3次。用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中心病株周围30~50m范围特别仔细喷药,若雨水频繁,喷药时间间隔缩短,增加施药1~2次。晚疫病的防治要注意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枯病灵乳油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喷药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浮尘子、大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等。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要严加防治,发生初期用2.5%敌杀死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6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为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上述各类药剂可交替使用;蛴螬等地下害虫用90%的敌百虫7500g/hm2对水溶解喷于525kg/hm2细土上,撒于沟内防治。

9适时早收,清除废膜

繁育种薯的马铃薯应适当早收,防止地上病菌传染到地下块茎,适宜收获期按品种的熟性确定。收获后清除废地膜并及时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