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13梭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09-06-21 06:50雷星梅徐加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防治

雷星梅 徐加梅

摘要扬麦13是天长地区的主栽品种,近年其梭条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介绍了扬麦13梭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并针时天长地区的实际提出了该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减少、控制梭条花叶病毒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扬麦13;梭条花叶病毒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37-01

扬麦13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性品种。近年成为江苏省、安徽省部分地区午季作物的当家品种,也是扬麦系列的理想品种。扬麦13具有品质好、优质弱筋、产量高且抽穗期中抗赤霉病、成熟期早的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扬麦系列品种推广种植,由于技术指导不到位,播种时间掌握不当。施肥种植水平陈旧,加之暖冬或倒春寒的影响,每年春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常受梭条花叶病毒病危害,结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现结合实践,就扬麦13梭条花叶病毒的发生与防治作以探讨,以促进扬麦13的持续种植。

1发生及危害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是由土壤传毒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即土传梭条花叶病毒病(Wheat spindle streakmosaic virus,简称WSSMV),又名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v irus)。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200~3000×13nm。病株根、叶组织含有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50℃下经10min钝化,稀释限点1000~100万倍),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小麦染病后,苗期新生的叶片就可能出现扭曲、褪绿现象。春季发病后,小麦4~6叶后的新叶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逐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病株株型松散矮小,穗短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15%,严重者减产85%以上,甚至绝收。

2防控措施

2.1严格掌握播种适期

由于梭条花叶病毒主要靠带毒土壤、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传播媒介禾谷多粘菌是一种小麦根部的专性弱寄生菌。本身不会对小麦造成明显危害。冬麦播种后,禾谷多粘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在根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病毒随之侵入根部进行增殖,并向上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翌春表现症状。小麦收获后随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能随其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而安徽省天长市不少村、队常年播种期在霜降前3~5d,播期早。温、湿度适宜,有利于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侵害麦苗根系,造成在田麦苗潜伏带病,一旦有暖冬或倒春寒,即可导致病害暴发流行。据笔者多年实践观察,以扬麦13为代表的扬麦系列小麦品种,在秋种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最适宜播期应在10月30日至11月5日之间,此期间播种,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2.2合理施肥

合理巧用N、P、K肥料,达到壮苗抗病的目的。力求做到基肥要足,春苗补肥,适时追施返青拔节肥。

(1)基肥要足。根据天长地区土壤肥力,一般田块施尿素375kg/hm2或碳铵750kg/hm2,磷肥750kg/hm2、钾肥187.5kg/hm2,或施45%三要素复合肥375~450kg/hm2。尿素150.0~187.5kg/hm2

(2)准确掌握追肥时间。适时补施苗肥,增强麦苗抗病力及分蘖能力。苗肥一般追肥时间应掌握在小麦出苗后20~25d,抢阴雨天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机条播麦田以及白土田块苗肥不可忽视。同时,及早追施返青拔节肥,增强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多年实践证明,返青拔节肥追施时间应在24节气的雨水后,即2月20至2月底,可追施尿素150.0~187.5kg/hm2

(3)对于部分发病严重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叶面根外喷肥2~3次,每次喷95%磷酸二氮钾3.0kg/hm2、尿素7.5kg/hm2,并适当增施微量元素、抗病因子等辅助物质,从而促进麦苗早日恢复生机。

(4)通过轮作换茬,与非寄主作物油菜等进行多年轮作,以减轻发病;加强管理,避免病害通过带病残体、病土等途径传播;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轻病田在返青期用5%菌毒清500倍液加稀土1000倍液喷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病害发生。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