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

2009-06-21 06:50邹晓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福建省现代农业提升

邹晓洁

摘要立足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优质科技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扔不健全、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等问题。从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福建特色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升;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49-02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按照建设海峡西岸新农村的工作部署。突出农业科技攻关、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食物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等关键。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1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发展现状

2006~2007年。福建省各地共安排省级星火计划“五新”项目78项。下达年度星火经费717万元,主要示范推广粮油、水产、茶树、果树、花卉、食用菌等新品种;果树、食用菌等栽培及畜禽、水产养殖等新技术;示范推广生物杀虫剂、便携式小农机具等新农药、新农机具。2008年1月,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8)6号)文件,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了全面的部署,进一步加大了“三农”部门协作力度。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五新”推广机制。全省累计培训3.3万名专业农民、4000个科技示范户、3.5万名农民技术员,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110多个、新技术50多项、新农药100多种、新肥料50多种、新农机具3大类6000多台(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58.13万公顷。比上年扩大了26.20万公顷,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31%。建立“五新”示范片260多个。核心示范面积3.37万公顷,辐射推广78.67万公顷,超额完成年计划任务。福建省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近11亿元。

在种植业方面。加大“五新”推广,实施超级稻、旱育秧、再生稻等关键增产技术,推进果树、蔬菜、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有效地提高了种植业经营效益;在林业方面,率先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等政策,加快杉木、马尾松、木麻黄、桉树等树种选育与扩繁技术研究,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在畜牧业方面。加大了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关键养殖技术的研究,调动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在水产业方面。优势水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养殖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促使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在促进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方面。2004年立项的“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闽台特色果茶良种选育研究及产业化”和“福建水产业特色品种规模化养殖及海洋环境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了福建省的粮食、果树、茶学、食品科学、海洋、水产及相关学科形成了优势学科,福建省在粮食、水产的部分品种、亚热带果树的部分树种和乌龙茶的整体研究水平上居国内领先地位。此外。农村科特派把科技信息传递到农户。把分散的农民与市场、技术有机结合,着力推进粮油、水产、茶树、果树、花卉、食用菌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1.2存在的问题

然而,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还比较薄弱,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表现为农业科技开发立项资金投入较多,企业、农户科技推广投入资金少;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科教、产学研资源有待整合,农业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三是农业优质科技品种缺乏,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科技素质与意识较低。传统农业尚难以向现代农业转化;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仍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现象。各部门农村社会化服务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整合等;五是统筹城乡发展措施仍有待提高,农村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条件还比较匮乏,标准不高。

2发展方向与重点

2.1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

农业“五新”是指经相关部门鉴定,或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证明在该地区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科技成果。

(1)新品种推广。重点推广通过国家、省级审定(认定或鉴定)、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优于目前普及品种主要指标或具有特色的新品种,促进农业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通过设区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或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业种植、养殖先进实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产品品质。

(3)新肥料推广。重点推广高效、低残留、节本增效的各种有机肥、新型化肥、缓释控释肥料和生物肥料新产品,促进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新农药推广。重点推广对人类安全、环境生态友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5)新机具推广。重点推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各类生产机械,以及新型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农用机具,特别是发展功能全、技术含量高、适合福建省丘陵山区小田块特点的小型农业机械,促进福建省农业机械向先进适用、性能优良、成本低廉、门类齐全发展,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2.2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1)围绕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重点培育动植物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生物质(基)材料、蓝色(海洋)农业技术、林化产品制造技术、工厂化设施农业和农村新能源产业10个农业高科技支柱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着眼未来发展做好技术储备和科技示范。

(2)围绕构建区域优势农产品种子种苗产业科技链,重点开展水稻、果蔬、畜禽、渔业、生态公益林、经济林、能源林、观赏植物等种质资源挖掘保存利用,突破育种高新技术,加强优质育种新材料创制、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及中试研究,创建新品种中试与区域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组合推广应用,推动种子种苗产业发展。

(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整合优势科技资源,调整和增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完善业绩评价、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支

持农业规模企业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围绕福建省优势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业科研领域,整合科研力量,共享科研设备,重点建设水稻种业、茶产业、竹产业、木材工程、畜牧业、渔业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2.3建设福建特色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全省的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重点将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整体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性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基地;将高校具有优势的涉农领域建设成为国内领先或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性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基地;将科研院所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或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创新领军人物和多学科产学研交叉的科技创新团队,为福建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在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中。以产业及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高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为主体。促进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成果转化应用主体的合作。大力构建产业或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其创新团队。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和成果推广应用能力。大力推进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3发展路径与保障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为主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兽)药、新机具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五新”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1增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以培育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为目标,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线,突破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瞄准世界农业技术发展前沿,集中优势力量,推进国家叶菜型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鲜食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省农作物新品种中试基地、福建农职院教学实训基地和省农科院作物所科研中试基地等5个项目基地。在农产品安全生产、动植物重大灾害防控、农产品加工、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抓好农业中高级科技推广人才培训。形成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3.2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农业技术部门与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组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大户之间的信息网络,建立农业项目库,为农业、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在农村实施以“培养一名实用人才、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找到一个致富门路”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

3.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根据现阶段农民技术需求变化、农业技术推广规律,以提高农技推广组织化水平为重点,理顺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合理设置县、乡镇、行政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导和鼓励科研、教学、推广、农民组织、农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构建“运转高效、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农业技术补贴途径和方式,推动良种、生产技术的应用。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发展机制。

3.4提高农民应用科技能力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与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要求,建立政府组织、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立足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突出做好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包芯高产栽培技术,柑桔黄龙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无公害茶叶、蔬菜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掌握技术要领的水平,提高技术到位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入依靠科技的轨道。

3.5完善农技推广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投融资体系,增加农技推广投入,改善投资结构,争取财政投入农技推广经费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0.5%以上:完善间接融资渠道,设立科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加太农业科技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金融部门支持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探索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合作方式,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贷款额度,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融资担保等难题。

猜你喜欢
福建省现代农业提升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